Image

13岁的书法“神童”,日本首相也求字,字咋样?

2020-03-24

由于几千年的“男尊女卑”世俗观念的消极影响,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既有成就又享名海外的女性书法家,可谓凤毛麟角。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书法创作上有极高声誉,且兼治绘画、诗词、印章之学,又能在书法教育方面作出业绩者,20世纪的书坛当首推久居南京的萧娴。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她先后荣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协名誉主席等职务。

她从小就被称为书法神童,13岁为百货公司题巨幅字,名满东南半壁,康有为称赞她“雄深苍浑此才难”,并且收她为自己的学生。她的书名远播海外,日本首相也慕名求字。

13岁为百货公司题巨幅字,获“神童”之誉

1902年,萧娴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传统型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萧铁珊熟谙经史子集与诗文书画,尤擅写擘窠大字,清末做过广东三水县知县,为官清正有政绩。

入民国后加入南社,与柳亚子、陈去病、黄节等多有唱酬。后任孙中山先生哲嗣孙科的秘书。

因父亲工作需要,萧娴4岁时即随同移家广州。广州是岭南著名的通商口岸,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曾多次起义于此,因此思想比内地活跃,有趋新的文化氛围。这对萧娴童年的旨趣、性情与独立人格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萧娴题写的【广济楼】牌匾

萧娴从小就没有在深闺中忙于“女工”,而是如同男孩爱读古文诗词,尤喜书法。7岁时摹仿父亲写了一幅字,劲健的笔力和豪放的气概令父亲欣喜不已,开始认真教她学习书法。12岁时即开始充当其父写大字的助手。

平日练字很用功,不论寒暑,日课不辍。父亲除平日多加指点外,为开拓女儿视野还常携她在公共场所写字并出入南社雅集,人称“南社小友”。

13岁那年,广州大新百货公司举成大厦落成典礼,萧娴写了一副丈二对联送去祝贺,联语是父亲拟的:“大好河山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观者赞叹之余,也有人怀疑一个小女孩是否能写出这么好的巨型作品。于是萧娴又当众写了一个大横幅:“壮观”,以雄浑的笔力,险奇的结体,引起全场轰动。遂被报刊誉为“粤海神童”,应邀与谭延闿、高剑父等书坛名宿一道为二沙岛风景区写碑刻石。照相馆也悬挂她的照片,题为“大书家萧娴”。

康有为题诗相赠,或堪比卫(琰)管(道升)

康有为赞萧娴

20岁时,萧娴随父亲移居上海,当时公认的文化盟主康有为偶然见到萧娴临写的《散氏盘》,大为赞赏并题诗相赠,又推许她将会成为“卫(琰)管(道升)”那样的女性书家代表人物。康有为因赏识她的书法,还收她为学生。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人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

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

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來主坫坛。

——康有为题诗

1926年,宋庆龄在广州组织书画义卖,筹款慰劳北伐军,萧娴亲赴广州参加,写了不少字,其中有一幅卖了一百块大洋,活动结束后得到了宋庆龄颁发的奖状奖章。同年,萧娴随父赴香港鬻书为业,书坛巨擘于右任等还为她撰写《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的文字,并刊发在报纸上为她助阵。

25岁时,萧娴与江达结婚,定居南京。江达是安徽人,留学法德两国,学工程,学识丰厚。婚后夫唱妇随,伉俪情深。可惜好景不常,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江达正在欧亚航空公司满洲里站任职,见东北沦陷,决然同返南京。与众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一样,江萧夫妇辗转流亡于江西、四川、青海、兰州等省份,备受奔波与饥寒之苦。

▲1973年春节,萧娴与林散之(左三)、高二适(左五)、钱瘦竹(左六)、陈大羽(左八)等合影

在重庆时遇著名书画家王东培,欣然尊为老师学画梅花。于1940年与王东培在成都同办书画展,在当时颇有影响力。

▲萧娴八十八岁题写的【晋王右军题扇桥】

避难兰州时,萧娴曾致函父亲旧友章士钊,时章在陕西,作词相赠,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夸奖萧娴的书法成就。又云“伤心老滞秦关客,却答文姬陇上书”,把萧娴比为汉朝的才女蔡文姬。

▲萧娴题写的南京【状元楼酒店】

抗战后继父遗志,迎来书法鼎盛期

抗战胜利后萧娴全家返回南京,其时父亲萧铁珊病逝于上海,萧娴非常悲痛,决心继承父亲遗志,在艺术上干一番事业。

萧娴(右1)与丈夫江达送女儿江凤子参军

南京解放后,萧娴入华东革大学习,送弟、儿、媳、女四人参军,且写诗勉励“男儿四方志,子女亦同仇”、“临行无别语,勿贻父母羞”,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自己则在玄武湖家中为民办扫盲识字班义务教学。夫妇俩又参加民革的活动。1963年江达病逝,次年萧娴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

▲萧娴朱笔批改学生临《曹全碑》作业

▲1981年萧娴在江苏省美术馆个展上挥毫书写【长城归来】

不久“文革”开始,萧娴被迫为居委会抄写大学报,交代旧社会关系等等,心情极为抑郁。直至浩劫结束,她才真正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毕生钟爱的书法艺术中去,迎来了书法生涯的顶峰时期。

萧娴与刘海粟(右1)、陈大羽(右2)

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

海内外各地的友人、艺术家纷纷来电、来信祝贺,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特地从外地赶回,并说“要为师妹个展开幕式剪彩”;

陈大羽教授还专门撰文在《新华日报》发表;1983年,南京市文联、南京电视台为她专制电视报告文学《大笔豪情》。

1981年萧娴在江苏省美术馆个展上挥毫

1997年1月16日,一代书法大家萧娴逝世,享年95岁。

贵阳市政府为此在名胜翠微阁设立了萧娴先生书法陈列馆,馆名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写。馆中常年陈列萧书,供市民观赏。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