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董陶瓷界的非主流珐华彩,难道真的被市场低估了价值吗?

2020-03-23

珐华彩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珐华彩最早出现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阳城、晋城和高平地区烧制,珐华彩最早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明代。直到今天依然有窑厂烧造,以前的珐华彩基本上是以陶为主,大部分都是陶器,称不上瓷器,古代珐华彩烧造的温度一般低于一千一百度,大概在七百度到一千度之间,另外珐华彩属于釉上彩低温陶,珐华彩的釉面容易脱落,很多出土的珐华彩瓷由于入土时间过长,被土里的化学元素所侵蚀,很多都出现了脱彩的情况。由于烧结温度较低,内部胎质比较粗糙,没有同时期景德镇窑口紧密的胎质。

珐华彩基本上以蓝色、紫色和黑色这三个颜色为主,黄色、白色、绿色这几个颜色出现的相对少一点,山西珐华彩是由唐三彩演变而来,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唐三彩一般蓝色釉面出现几率非常少,可以说基本不用蓝色。但是珐华彩是以蓝色为主要色调,其中蓝色多是孔雀蓝颜色,这种孔雀蓝是蓝色和绿色的混合体。

珐华彩起初是烧造建筑构件的一个重要窑口,主要烧造琉璃瓦,所谓琉璃瓦并非指真正的琉璃做成的瓦,而是一种釉陶,由于太阳照射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所以统称为琉璃瓦,珐华彩后来在建筑构件的基础上衍生出花瓶、罐子和塑像,甚至还制作过冥器(冥器就是古人死后下葬时的陪葬器物),珐华彩不同于其他窑口,首先珐华彩很多采用了沥粉工艺,这个沥粉工艺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用制作陶器的泥条将器物上面的线条勾勒出来,在光滑平整的器物表面制作出了一个个凹凸不平的花纹,凸显了画面超强的立体感,这也是山西窑口独创的独门秘技。

珐华彩的胎质与其他窑口不同之处在于,珐华彩的胎土是山西当地的陶土烧制而成,这个陶土虽然看上去很糠很粗糙,但是在其中有一种古朴自然的美,陶瓷不是越细致越美,画面也不是越写实越美,古朴加写意有一种大拙若巧的感觉。其中珐华彩出现的紫色几乎都是深紫色,珐华紫色近似黑色,不仔细看可能会认为是黑色,但是经过阳光照射仔细看会发现原来是紫色,珐华彩中的黄色和白色出现非常少,一件珐华彩的颜色种类越多,这件珐华彩的价值就越高。

山西地区的珐华彩从元代一直走来,名气越来越大,那种特殊的孔雀蓝色震慑人心,在明代中期世界瓷器的中心景德镇终于也注意到了珐华彩的崛起,最终景德镇匠人把山西珐华彩烧造技术学了过去,明代中期开始景德镇不间断仿造珐华彩瓷,虽然景德镇的胎土细腻,烧瓷水平一流,但是烧不出山西珐华彩那种古朴写意的感觉,景德镇仿珐华彩瓷到了清代变成了一种高温釉瓷,但是颜色依然是那抹熟悉的孔雀蓝,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胎土不同,景德镇的仿珐华器物要比真正的珐华彩陶要轻盈,釉面也比真正的珐华要坚实。

珐华彩的主颜色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有时更介乎于绿色,但是这类颜色统称为孔雀蓝,为什么叫孔雀蓝呢,白居易在忆江南诗里云:“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的蓝指的是蓝草,蓝草是一种蓝色的染料,孔雀蓝恰恰可以称得上绿到蓝草的境界了。

其实珐华彩很少烧造实用器物,基本烧造琉璃瓦、佛造像、动物造像、供器、花瓶、罐子和冥器居多,尤其是佛造像和供器,相对多一些,珐华彩在陶瓷当中,基本是小众品种,但是珐华彩在陶瓷界独树一帜,珐华彩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宗教寺庙,所以在一些古代庙宇遗址之中经常出土一些珐华的神仙佛造像、香炉,还有一些花觚,这些花觚的作用基本上是装香的香筒,还有一些狮子造型的烛台,无论是烛台或者是香筒基本上都伴随着香炉一起出现,毕竟香炉才是最主要的供器。

珐华彩花觚香筒

珐华彩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品种,瓷器收藏爱好者玩明清瓷器的居多,但是这些玩明清瓷器的玩家,95%玩的都是景德镇瓷,其次就是玩高古瓷的也比较多,所以关注明清小窑口的人非常少,因为是小众收藏所以价值一直上不去,虽然价值不算太高,但是不耽误我们欣赏发掘珐华彩的美,如果你静下心抛弃一切世俗的眼光去欣赏它,你会发现珐华彩有一种神秘且庄重的感觉,而孔雀蓝和紫色的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看久了让人不能自拔,有的时候艺术品的美和价格无关,毕竟有些艺术品需要一定的审美基础才能欣赏得来,但是有钱的土豪不一定具备这种高水平的审美眼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