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城汴京背后的故事

2020-03-23

北宋画家张择端幼年喜好读书,也曾研习一种沿袭自唐朝时期的界画,之后到了汴京备考科举,未能如愿,转而专攻绘画,考入了翰林图画院,《清明上河图》便是其代表作。可谓集张择端之大成,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段落分明,描绘了12世纪初北宋都城东京汴河两岸以及汴京城郊的景观。一般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现存的还有两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仇英版本《清明上河图》。为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参照“宋本”的构图,切换了时空背景,以明代苏州城为创作题材所做;

2、清院版本清明上河图。为乾隆时期,清宫画院陈枚、孙祜、金昆等五位画家所作,汲取历代之技法,博采众长,又融合了西洋画风。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影响深远。

北宋都城东京,又称为汴京,历史上曾经两次扩建。先是公元781年,唐德宗扩建汴州城,形成了汴京内城的轮廓;之后公元955年,周世宗柴荣修筑汴京外城,由此奠定了形成了皇城、内城和外城的三级城池格局,这是《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版。画作主要分为三部分:

汴京

第一段是汴京城外郊野的田野景色。画中是一帮往汴京城方向,行色匆匆的行人,还有赶牛的放牛娃;

第二段是外城东水城汴河码头至虹桥一带的热闹繁忙景象。汴河,隋时称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经过隋唐两代对汴河的治理,至北宋时,已经成为江淮地区粮食和货物运往汴京的重要水路运输通道,这段也是《清明上河图》描述的重点;

第三段外城门内外,店铺栉比,铺面阔绰,层楼叠出,招幌满市的繁荣景象。

汴河

值得注意的是店铺周边有一些附属景观小品设施的产生,如凉棚、遮阳棚、彩楼欢门等,从当今城市管理来看,完全是相关店铺的空间延伸,企图以增加经营范围获利,存在占据公共设施之嫌,为此周世宗曾经作出规定“其京城内街路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可见是对于商贩有限的妥协,增加店铺的五步经营范围。

此外,《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广告随处可见。根据统计,其中广告幌子有十面,广告招牌有二十三块,灯箱广告至少有四个。如虹桥附近的一家酒楼,门口木柱上有两块“天之”、“美禄”招牌,侧门还有一个广告灯箱,上面写着“十千脚店”。

《清明上河图》片段1

《清明上河图》片段2

城外汴河大街上是一间“饮子”摊;“饮子”是一种由果子、鲜花、中药材制成的凉茶,故这应该凉茶铺的广告招牌;对面是一个简易棚寮,门首悬挂着三块招牌——“神课”、“看命”、“决疑”,表明这是一个算命先生占卦的摊子,反映出北宋占卦之风盛行。尽头是是一家“高大上”的诊所——“赵太丞家”,太丞,是宋代吃皇粮的医生。门口霸气的“赵太丞家统理男妇儿科”、“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五劳七伤回春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等招牌,既介绍了诊所医生的擅长治疗范围,也宣传了诊所的拳头中药丸剂。由此,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可见一斑。很好奇,张画家是否有收这些商家的广告植入费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