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虚与实的处理
中国的山水画虽有疏体和密体之分,然而都有个度,任何表现手段,若超出了这个度,就很难成为一种艺术。真所谓“实是力,虚是气”也。两者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交融一体。实有虚的映衬,更显力量;虚有实的对比,更觉仙气。疏体和密体是画风上的分类,然而在每一幅画中,更需有疏密对比。古人云:“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这是一种艺术处理的手段。在着手落笔之前,要周密考虑疏密、虚实的对比;把握大的关系,然后可以大泼小收、笔笔生发。
山水画在一般的情况下,是用云雾进行虚化处理的,为突出某个山头,其山腰或山脚用云雾进行虚化;为突出前山,将后面陪衬的山进行虚化。然而这种虚化不是一味的空白,一定要虚中有物,特别是在处理虚化的山体时,要既能抓住山势的大体,又能依稀看到山的脉络走向,千万不可只平涂出一个大概的轮廓,空洞无物是山水画中的大忌。如图分析:
陆俨少《巫山云涛》
陆俨少《巫山云涛》:这是一幅构图险峻的山水作品。古语云:“造险”,是也。这种构图的特点是反传统,其将大面积的虚白的云涛,反衬几座黑的发紫的山体,强烈的反差,让人想到钢琴的琴键,时刻奏响着《英雄交响曲》。然而云涛的处理别具一格,白云经过了整理,有条不紊地朝前推进,云间时隐时现的山头,达到了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而山头和山脚的处理更有意思,山头流下一两条云带连接着泉水,连接着江水碰击山脚所泛起的浪花。这游动着的云水将黑重的山体进行有趣的虚化处理,很好地起到了实中有虚的效果。
应野平《云山图》
应野平《云山图》:这幅云雾缭绕,笔墨酣畅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左上边墨韵组成的黑山轻轻地走进虚无的白云,“实”山逐渐地虚化,这种“实”是在云雾的“虚”中反衬出来的。这种手法能让人产生大自然浩瀚无比,深不可测的感觉。而左下面弥漫的云雾中渐渐向右上方伸出实实在在的高耸入云的大山,以云雾的“虚”反衬这铁打山崖的“实”。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方法营造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禅意的美学,深藏玄机,美不胜收。
朱屺瞻《雨过青山》
朱屺瞻《雨过青山》:这是一幅带有现代观念的山水画,运用了墨迹和肌理。这幅画在第一遍颜色冲洗过后可出现很多画面的可能,现在这幅湿气纵横的山水画靠的是巧妙的虚实对比手法,整幅画面基本上保留了所有的色墨沉淀后的肌理效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写实的小房子,在这几间棱角分明的屋顶的衬托下,使这片朦胧的绿色,变成了森林;虚实在这里尽得妙用,也就是因为这几间棱角分明的房子,最上面的一块色块变成了雾蒙蒙云雾中的山顶;色块后面的白也变成了大片的天空,好像是天空轻轻地映出轮廓模糊的山头。虚和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