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荔波县老者献五本古书,经专家鉴定,竟是失传几千年的《连山易》

2020-03-17

华夏具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文化遗产,不过遗憾的是,不少经典古书也因岁月的流逝而失传。在贵州省南部地区的一个偏僻村落,一本上古奇书在此重见天日,而它的出现,居然还与一次激烈的争论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所谓的奇书又会是哪一本文化典籍?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地区,其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和榕江县接壤,东南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为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部交界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荔波县全境总面积为2431.8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超过18万人。

在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县城之内,聚居着一个独具特色的睢族,亦被称为“水族”。

2004年底,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该族文化,凝萃华夏之魂,电视台派出专访记者前往贵州省进行深度采访,寻找埋藏在大山中的文化秘密。该记者来到了当地村民老谢的家中,受到谢家人的热情招待。在此期间,老谢带领其边逛边谈,让记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特色文化氛围。二人对于该族的历史、文化、文字等方面相谈甚欢,加之双方都是健谈之人,故此谈话内容也越来越深,最终将话题引到了周易八卦之上。

央视记者博学多才,曾经对《易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自认为颇有心得。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所说的易经理论,居然被老谢一一否定,并提出了另外一套看法,如此你来我往的高谈阔论,二人居然激烈的争论起来,并都表现出各不相让之势。央视记者称自己醉心《易经》多年,也听过不少学者对周易八卦的理解,所谈理论不应该被完全否定,可是老人也不甘示弱,连称《易经》只不过是一种低端的古籍,自己的《连山易》才是正宗的经典。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央视记者根本不相信老谢的话,因为他在研究《易经》期间,曾在各种资料中查过《连山易》,发现该书早已经失传,除非亲眼见到该书,否则任凭老人说破嘴,自己也万难相信。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拥有《连山易》,老谢便带领记者来到家中,从老旧的柜子之中,找出了整整5部《连山易》书籍,从泛黄的书页纸张来看,该书似乎确实经历了多年的沧桑岁月。然而央视记者根本不买账,在他看来,老谢的5本《连山易》虽然近在眼前,但其内容并非汉字书写,而是一种奇怪的文字。正是因为如此,央视记者坚持认为该《连山易》为赝品,是古人作伪的产物。老谢对记者的观点表示相当气愤,毕竟眼前的5本书是自己一辈子的珍藏,怎能被人随意列为赝品?带着这种情绪,老人最终捧着书来到县城,找到了几位权威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权威专家的品鉴,确定《连山易》为真品的可能性很大,据专家称,《连山易》是我国一部著名的易经书籍,却早已经在岁月长河的流淌中失传,老谢所持5部《连山易》,全文共8万字左右,文字皆为独有文字“水语”书写而成。书中的大多数文字符号与图案,居然与石器时代“含山玉版”上的太极图完全一致,这成为了《连山易》是真品的重要证据。

除此之外,关于《连山易》的古籍记载内容,也与老人的《连山易》情况契合,东汉学者桓谭在著作《新论正经》中言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而前面我们已经明确说过,老谢的5部《连山易》正好约为8万字。

另一个证据同样重要,该《连山易》水语的文字图画,与夏都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陶符号属于同一种类,夏陶的24个符号之中,居然有22个与其完全吻合,充分印证了水语是一种原始文字的事实,属于夏文化遗存中一脉分支,甚至比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还要古老。

贵州荔波县小村重现《连山易》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掀起了考古界的轩然巨波,不少专家开始着眼研究《连山易》,试图揭开隐藏在书中的秘密。话及至此,我们也应该谈谈《连山易》究竟是一本怎样的奇书?从专家的口中得知,《连山易》是一部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由各种具体动物为象征、以图画及符号为主要表现方式,记录日、月、星等天体的运动,并对天文历法进行合理阐述。

二是根据已知的天文历法,推演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之间的克制规则与原理。

三是基于星象原理,对人类的各种活动进行预测,如出行、经商、生产、出猎、婚嫁等,方便人类的生活生产。

总而言之,《连山易》是上古时代的一部奇书,它包含了天文历法、农业节气以及占卜巫术等内容,称其为“百科全书”并不过分。

为了方便有关部门的研究,老谢已经将《连山易》全部无偿捐献给博物馆,为当地历史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小编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逐步发展,《连山易》的秘密终将会被揭开,让我们再次感受古代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