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画:历代没骨花鸟

Image 2020-03-17

没骨花鸟画,我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画法。它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这种画法始于五代,又称“没骨画法”。

没骨(mò gǔ)(法)画 :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没骨的画法创始於北宋徐崇嗣,仅用彩色描绘,不加勾勒,谓之“没骨花”。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亡友汪钝翁 赠吴人文点与也诗云:‘君家道韫擅才华,爱写徐熙没骨花。’”《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

白阳石涛是常用这方法的,荷花颇适合於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看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乾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予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乾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臙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缐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时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宽处都走马,密处不通风”也。

《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没骨画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来源:圣道文化杂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