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奔跑(腾讯网)

Image 2020-03-14

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奔跑

——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作者:何凯凯

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奔跑,正是因为不满足,才会不断地挑战自己。路遥说,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走过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每一阶段都会有每一阶段的烦恼和痛苦,过了一座山还有一道梁,但走过的路,都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作家,视创作为生命,并像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一样,一步一磕风餐露宿朝向心中的圣地。他时常熬夜创作,凌晨两三点才开始睡觉,当日上三竿,人们已经进入午睡的时候,他的早晨才刚刚开始。通过阅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也就明白了大作家为什么会成为大作家。

第一,在阅读方面,有的书要重读细读,有的则是粗读略读。在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路遥广泛罗列了近百部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并做仔细研究,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起承转合做好情节上的衔接。阅读是作家的储备,也是写作时候的经验借鉴和重要参考。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可能会凭兴趣数百本就会受用终身,而作为作家需要的是成百上千的著作,而且需要涉猎包括政治、经济、宗教、自然科学的重要著作以及最新成果。小说创作描写的是生活,只有掌握的资料越充分,到了表现层面才会更具可能性。

路遥说,小说可以虚构,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阅读不仅是要读已有的书本,还要广泛深入生活,实际体验获得一手材料。所虚构的形象想要鲜活,想要打动人心,就是要有生活气息,与人民心贴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使用的语言,熟知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性,力求真实和符合生活事实。作家靠作品说话,作品自然是希望留得住,不仅要经得起当代的检验,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二,路遥对待思潮和舆论的态度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界可谓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种思潮接踵而至,主要是对现代派的学习。那个时候的人们,如果不学点现代派仿佛就落后,如果不先锋就落伍。我们的评论家们根据思潮总结出一些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如走马灯一般。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评论家们在推崇现代派的同时忽略了其他艺术流派的价值,现实主义在当时就受到了冷遇。

路遥说,我不能让俗世操控我的意志,现实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具有着自身的生命力。一个人独自面对潮流的勇气着实难能可贵。放在今天看路遥的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上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派回流,整个社会主流重新回到现实主义上来,先锋作家们纷纷转入现实主义创作。其现代派手法也融入了现实主义创作中来,极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余华《活着》、格非《隐身衣》等一系列作品都是转入现实以后所创作出来的名作。

第三,路遥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写作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路遥说,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作为这个世界中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人的世界当做创作的神圣上帝。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用心去感受生活,要有“两腿泥”的创作精神努力向下扎根。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同样,路遥对于名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大作家沉浸于创造,小作家汲汲于名利。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有创造力的生命。我想,名利对于作家而言不能说埋葬,而是一种成全。正是因为获奖,作家才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成名得利不是终极目的,成名之后,所寻求的是文学的普世价值和终极意义。

路遥奉柳青为自己的文学教父和精神导师,我们也应该看到,路遥对于柳青的继承并没有盲从。一是爱情戏份的大量出现,肯定个体在时代进程中的作用。二是人物出场顺序是尽可能的早出现,小说《人生》中张克南母亲、刘立本包括马栓等次要人物的出场,在情节发展中一鳞半爪的表现他们,到剧情结束时,人物形象就会尽可能地丰满。而并非柳青所说的人物应该慢慢出场。三是也开始从大的社会背景、社会改革浪潮中去考虑个体的发展进退。

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奔跑,对于作家而言就是不停地阅读与思考,用手中的笔书写新的篇章。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和生活质量,但人们的痛苦烦恼随之而来。路是远的,对于新一代的作家,就需要在当下的生活蓝图面前留下属于自己的句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