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同朝为官20多年,白居易和刘禹锡才第一次见面,却催生了这首杰作

Image 2020-03-14

唐朝诗人之中,白居易和刘禹锡是非常奇怪的一对。他们是同年出生的,分别在29岁和24岁时进入朝廷为官,尽管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在此之前却从未见面。这倒不是因为两人关系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仕途都遭遇了挫折,经常被贬外放。一来二去,同朝为官的诗王和诗豪,竟然没有打过照面。

那时候没有微信群,即便是超级大V,也没有其它方式沟通。直到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刺史改任秘书监也返回洛阳。在路途之中,他们于扬州进行了第一次会面。此时,两人同为54岁了。

白居易年轻时与同年进士元稹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刘禹锡也与他的同年进士柳宗元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但是,他们之间同样是惺惺相惜,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之间早已倾慕对方的大名。在畅谈文学,纵论时事的同时,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的开篇,白居易就写出了二人无拘无束的相交场景: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尽管是初次见面,两人之间并不陌生,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彼此之间充满着共同话题。这样一来,才能够在互相之间推杯换盏,把酒高歌。

随后,白居易以“诗称国手徒为尔”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极尽赞赏。要知道,白居易本人就是顶尖级诗人,更是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甚至被唐朝人尊为“广大教化主”,唐宣宗更是称其为“诗仙”,他不轻易赞许人,连李白都曾被其诟病。能够以“国手”称呼刘禹锡,可见白居易是发自真情实感的。

然而,白居易更多的是对刘禹锡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尽管才华横溢,但“命压人头不奈何”。这样优秀的人才,却仍然抵不住命运的捉弄。接下来的两句,更是对刘禹锡环海沉浮的更好诠释。他遭遇的是长期的寂寞冷清,满朝的文武大臣之中,唯有他备受蹉跎。

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更是为刘禹锡鸣不平。他表示,有才华的人,受点挫折也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然而,你的挫折却经历了整整二十三年,实在有些太多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白居易的直率和坦诚,丝毫没有顾及会不会对自己的仕途有什么影响,表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时返京,境遇却不尽相同。白居易是升官而去,而且经历了长期以来的外放生涯。刘禹锡则是奉旨罢职回京,前途叵测。后来他又被派出担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直到垂垂老矣才回到京城。

这时候的白居易,也经历了环海沉浮后,处于半退隐状态。两人同忆往事,又互相唱和。刘禹锡是白居易晚年中的知己,后来两人还合称为“刘白”。这段在扬州相遇的故事,也是两人友谊的开始,这首赠诗,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