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恢复开放,抓紧鉴真大师在故乡的最后10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疫情紧急时刻,这句印在日本捐赠物资上的诗句,让暂时身陷困局的中国人被温暖的情谊打动,这句话也写在上海博物馆的跨年大展《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中展出的《东征传绘卷》上。
最艰难的时刻终于过去,好消息不断传来,上海博物馆从今天起恢复对外开放,“沧海之虹”也将延期展至3月23日。云端生活终于告一段落,上海的朋友们要抓紧去看啦。这时,想必更能深刻理解“风月同天”的真义吧。
《东征传绘卷》(唐招提寺藏)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 图源:北京青年报
展出唐高僧鉴真在平成京(奈良)营造的唐招提寺珍藏的历史文物,以及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为寺中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御影堂绘制的68面隔扇画,都是不出寺门的重要文物,也是首次在中国展出,非常难得。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览现场
摄影:吴侃 |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绘制的御影堂隔扇画构成了本次展览的主体。展厅效仿寺院原貌设计,身处其中,仿佛回到我们已身在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御影堂| 图源: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每一座古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由大唐高僧鉴真兴建的唐招提寺是最独特的一处。从公元759年建成之日起,这里就贮藏着大唐与东瀛,鉴真遣唐使,长安与平城京的历史与记忆,由中日文字、法书、木作、陶瓷、雕刻、医药、服饰、金银、音乐、丝绸乃至精神气质信仰交织而成。
“唐”,即大唐,而“招提”,即梵文Catur-disa(柘闘提奢)音译简省,意为“四方”,原指聚集的僧人的住处。当时,皇室决定把奈良城右字五条二坊内新田部亲王的旧宅赐给鉴真。于是,在这块宅地上,鉴真主持建造了一所寺院,仿唐代寺院格局。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
唐招提寺金堂 国宝 奈良时代(8世纪)| 图源:唐招提寺
金堂是主殿,正面宽7间、侧面宽4间,石台基高1米。现在的三十六根立柱,只有一根是十年大修时更换的全新木料,其余是原件。金堂内供奉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
金堂内卢舍那佛 国宝奈良时代(8世纪)脱活乾漆 漆箔| 图源:唐招提寺
金堂内药师如来佛 国宝 平安时代(9世纪)木心乾漆 漆箔高2.03米| 图源:唐招提寺
金堂内千手观音 国宝 奈良时代(8世纪)木心乾漆 漆箔 高5.36米| 图源: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讲堂 国宝 奈良时代(8世纪后半)单檐歇山顶面宽9间| 图源:唐招提寺
讲堂原为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迁入,是平城宫留下的唯一的建筑。讲堂内供奉弥勒如来像。弥勒如来像两侧有两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和这些经卷一起留在日本的,还有豆腐、味噌、茶叶、中医药、各色细物、王羲之的《丧乱贴》和王献之的三幅真迹,以及佛舍利三千。
弥勒如来坐像 重要文化财 (镰仓时代) 木造 | 图源:唐招提寺
鼓楼 国宝 镰仓时代 仁治元年(1240)|图源:唐招提寺
▲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
本次参展:
鼓楼内之金龟舍利塔 国宝 平安-镰仓时代(12-13世纪)|图源:唐招提寺
▲鼓楼内之金龟舍利塔中有白琉璃舍利壶| 图源:唐招提寺
白琉璃舍利壶 国宝 中国唐代(8世紀)| 图源:唐招提寺
舍利是信仰的中心。在日本的有关记录中,鉴真 “请来如来舍利三千粒”。而据鉴真弟子丰安的记载,一行人赴日时,曾“携如来舍利,经像,律论,疏章,随身衣钵而往。”
礼堂 重要文化财 镰仓时代| 图源:唐招提寺
御影堂 重要文化财 江戸时代| 图源:唐招提寺
御影堂始建于康平三年(1060年),原属奈良兴福寺。后数度重建,1964年移至唐招提寺并恢复原貌。供奉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 ,面西,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模样。鉴真圆寂后安葬于唐招提寺后松林中。
御影堂内鉴真和尚座像 国宝 奈良时代(8世纪)脱活乾漆| 图源:唐招提寺
▲脱活乾漆造像的过程 图像提供:(公财)美術院 飛鳥園
东山魁夷所绘御影堂隔扇画| 图源:唐招提寺
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隔扇画 ,有遍访日本名山海景后完成的《山云》和《涛声》,三次游历中国自然名胜后创作的《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以及最后在御影堂坐龛内部绘制成的《瑞光》,本次悉数参展。
▲“新宝藏”馆,1970年代所造,藏有8世纪的多件木雕佛像及其他原件| 图源:唐招提寺
金堂鸱尾 国宝 奈良时代(8世纪)| 图源:唐招提寺
▲高1米,尾身竖立,尾尖内弯,外侧雕鳞片,近200公斤重,原件藏于“新宝藏”馆。
“鸱尾” 是中国古建屋脊两端的神兽,以唐代鸱尾最富盛名。1974年至1976年,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进行落架维修,屋脊上的鸱尾,即根据渤海国出土唐代鸱尾、西安大雁塔门楣上的线刻佛殿、晋城青莲寺碑首唐代线刻佛殿、山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壁画厥楼和敦煌壁画中唐代殿宇鸱尾制作安装。
本次参展:
敕额 重要文化财 奈良时代木制纵1.48m、横1.17m| 图源: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书写的唐招提寺敕额,学王右军体。
鉴真大师:天平之甍
鉴真大师不仅将佛法传至日本,更将中医之道与中国建筑悉数相传,除此之外,鉴真带去的学生里不乏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人才,将工艺品、先进的文化等也一并带到了日本。
当年鉴真东渡之路异常艰险,在遭遇诬陷、船舶屡次触礁沉没、遭遇飓风、弟子相继离世、双眼失明的打击后,九死一生的鉴真历经十余年终于踏上日本国土。
绘于1298年(永仁六年,日本镰仓时代)的《东征传绘卷》就是鉴真这段东渡传奇的艺术记录,描绘出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也是日本13世纪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东征传绘卷》又作《鉴真和尚东征传绘缘起》、《东征绘卷》,全本共五卷,每卷长15至20米,总长83米,藏于唐招提寺。本次分期展出第二、五卷。|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以下局部画面,请将手机横向观看:
描绘鉴真东渡传佛的《东征传绘卷》卷一(局部)
描绘鉴真东渡传佛的《东征传绘卷》卷二(局部)|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描绘鉴真东渡传佛的《东征传绘卷》卷五(局部)|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东征传绘卷》的画面永远停留于鉴真圆寂的一幕。当时的日本朝廷花费巨大财资,甘冒许多人的生命危险,派遣遣唐使团,主要目的是引进宗教与文化,虽也有政治的意图,但比重是微小的。画卷不仅仅是怒海沉船、怪鱼出没、庶民僧俗、楼阁亭台、皇室仪典构成的连环画,是那些置生死于度外的人们,书写了个体和家国最动人的故事。
感怀心境
东山魁夷心血之作
鉴真东渡1200年之后,一同随着这些珍贵文物而来的,还有一位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的隔扇画作品。
东山魁夷是日本二战后活跃的画家,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家。60岁后的创作晚期,他在唐招提寺御影堂所作隔扇画,耗时十年完成,是日本绘画史上现存最大的杰作。
创作中的东山魁夷| 图源:在艺app
隔扇画是日本室内隔断空间的拉门或墙壁,通常以绘画为题材,是日本传统的一种室内建筑美术作品。
唐招提寺中的御影堂是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地方,1971年,东山魁夷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应唐招提寺之请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绘制图画。
东山魁夷 《山云》御影堂内部|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东山魁夷 《涛声》御影堂内部|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他潜心研究鉴真的生平与唐招提寺的历史,遍访日本的自然景观,绘制了《山云》和《涛声》。关于创作这组作品的经过,东山魁夷专门写了一本书《通往唐招提寺之路》,讲述他的创作过程,以及他对鉴真、对唐招提寺的理解。
日本室町时代(15世纪)设色画轴“鉴真和尚画像”在展览现场 | 图源:上海博物馆
▲这幅鉴真和尚像,创作于15世纪日本室町时代。画像重现了鉴真圆寂时的景象:双目紧闭、结跏趺坐、眉目安详,背景是故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家作画时其实离鉴真圆寂已经800多年了,当时奈良的寺庙复兴,唐招提寺的画师特意作画致敬高僧鉴真。
东山魁夷在《通往唐招提寺之路》中写到:
“新叶娇美的6月初,我去唐招提寺瞻仰鉴真和尚像。
静静闭合的双目,膝头相交的双手,端然正坐的身姿,一千二百载星移斗转,而其风采依然,甚至可以感受到其微微的呼吸。
一种不妨称之为战栗的冲击力直贯全身,但很快融入安谧的情思,化为深深的景仰。”
东山魁夷隔扇画《山云》| 图源:在艺app
东山魁夷隔扇画《涛声》| 图源:在艺app
东山魁夷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是画给当下的观者,也是画给鉴真“看”的。
“山与海”是日本风景的代表,但是,以鉴真盲目渡日所见,又是怎么样的山风海景呢?鉴真是否会想起,曾今游经的故乡山水呢?
虽然鉴真看不到日本的海浪和群山,也无法回望故乡山川。但他听得到海潮,听得到松涛,触得到白云青雾,也嗅得到瘦西湖水的味道。
东山魁夷说:“每次去奈良和大和,我都会造访唐招提寺,坐在御影堂宸殿内,回想着唐朝高僧鉴真远渡日本途中,历五度磨难、经十二载春秋方遂夙愿的过程……图像便在白底隔扇上渐次浮现出来。”而当“和尚闭合上失明的双目,反而能够以透彻的心目来通观万象的奥秘。”
东山所描绘的,是对鉴真心的慰藉。山,当为鉴真之高尚德行,海,则象征其精神与深情厚谊。
东山魁夷隔扇画《桂林月宵》| 图源:在艺app
东山魁夷隔扇画 《扬州熏风》| 图源:在艺app
东山魁夷隔扇画《黄山晓云》| 图源:在艺app
同时,这些隔扇画也受到中国风景的影响,也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 1976年东山魁夷作为日本文化界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中国,之后又连续两次来到中国实地写生,完成了《扬州熏风》、《桂林月宵》、《黄山晓云》的创作。
黑白色调的风景如同晕染,褪了色的杨柳湖泊和山水月色,就像鉴真记忆中的家乡风景,有扬州人对远葬异国的鉴真大师的千年期待,也有鉴真大师对故乡明月的深深思恋。
创作中的东山魁夷| 图源:在艺app
这些史诗般的巨制从构思到完成历时十年之久,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世长老西山明彦表示,东山魁夷的隔扇画作品不是简单的创作,而是他的责任,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东山魁夷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 | 图源:上海博物馆
完成这批画作时,东山魁夷已经73岁,他说:“这些画,既是作为日本山海风景的象征而绘制的,又是献给远古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的,含有安魂意义的礼物,可以说是我的祈祷吧。”
鉴真大师的东渡,不仅有着开佛学新天地的弘愿,也有着对远方东瀛的向往。这种向往对于大师而言,是彻悟人生与宇宙之理的追求与清明,一如东山魁夷在画作中所呈现的,仿佛是我们梦境中的一瞬清明。
东山魁夷为鉴真和尚奉献了一组可以为心目所感知的作品,和作为后人的一份敬意。1999年5月6日,东山魁夷辞世,与鉴真大和尚圆寂,同月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