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词观:鲁迅因一诗成为某体裁鼻祖?研究者: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2020-03-12

鲁迅成为某种诗歌的鼻祖?研究者: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鲁迅(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歌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身是源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发而为声,最后形成文字。一开始是两个字,接着是四个字,接着是五个字,接着再是七个字,接着就是长短间杂,灵活多变了。风格上面,一开始起于民歌,后来经文人加工,乃成为高雅的国粹,间有浪漫、现实、豪放、婉约之别。从春秋战国的《诗经》,到楚辞乐府,再到唐诗宋词,而后转为元曲,波浪线到了唐宋为顶峰两边荡漾不止。到近百年来,因新文化变革,又回归到口语白话新诗,雅俗之间时常有相互转变。

同属于新文化运动阵营的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一直附和着胡适的主张,倡导白话文写诗,倡导废除传统,然而他却从没写过一首新诗(散文诗暂且不算新诗),在诗歌方面终其一生全是诗词,而学习方面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要从他的一首诗《自嘲》引开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欣赏《自嘲》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简单解释下这首诗。这是一首七律,首联说总是运气不好,在夹缝中生存常常碰个头破血流;颔联说自己在大环境中是低调行事的,而到了激流之中,就是一只破船,也要载酒高歌,很有豪气;颈联说自己不畏惧黑暗、愚昧、欺凌,宁愿为老百姓做牛做马;尾联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作者自己有自己的立场。

这首诗在诗律上是极为严谨的,而其现实意义中包含了鲁迅最为擅长的杂文味道:批判和揭露。因此,鲁迅因为这首诗被人称为杂文诗的鼻祖,说是《自嘲》开创了杂文诗先河。自鲁迅之后,百年间来,国内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杂文诗体。1982年,杂文诗的概念被确立下来,还出现了关于杂文诗的报刊《杂文诗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杂文诗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呢?

米文佐说:“杂文诗是一种介于杂文和诗歌之间、用诗歌的形式和方式行使杂文的批判精神,激浊扬清,内容集中、概括、凝练、针对性强,反映生活中的一切假恶丑,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讽刺性,语言生动、幽默、形象、犀利,形式灵活自由、古老而年轻的诗歌形式。”很奇怪,有了杂文的意味之后,似诗非诗,似杂文非杂文,发展到后面,杂文诗既不是诗歌,也不是杂文。

比如《现在的社会废了》:“人生,让房贷给废了。一手字,让键盘给废了。电视剧,让广告给废了……”(截取部分)

又比如《蜘蛛网》:“不用电脑就可以上网,没有头脑更容易上网。

在形式上,有些像是传统诗词,有些像是新诗,有些像是杂文。上面这两例便是证明,后一例更像是后来兴起的微型诗了(每首不超过三行,每行不超过二十字)。学术界认为,鲁迅之后杂文诗每况愈下,再无鲁迅的高度。至于后来还有人争当杂文诗的创始人,着实是笑谈了。今人写杂文诗之所以档次低劣,只因为鲁迅这首诗是朝着讽刺、批判、抗争的角度去写的,鲁迅师承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本身精通国学,对传统诗词来说更是自家行当,所以写起来杂文味道极致,而诗词的味道也浓。所以鲁迅这首诗既是杂文,又是诗词,两边都说得通;而后人写的杂文不是杂文,诗不是诗,只好称为“杂文诗”,这就见出区别来了。

但是米文佐论文指出,若以杂文意味而论,追溯杂文诗的发源,就直指《诗经》了,而历朝历代又或多或少都有很多类似的杂文诗,并且米文佐从《诗经》、民歌民谣、元曲等方面进行实在的例证,说明杂文诗的思想性、新颖性、繁杂性、批判性、跳跃性、凝练性、随意性以及生动幽默、自由灵活,形象犀利、短小精悍等特性。以此来看,杂文诗确实早已存在了。

然而就诗歌而言,除了鲁迅的《自嘲》之后,就再难见到上品,杂文诗单独存在的意义,似乎就值得商榷了。只不过,我们说“存在就是意义”,且看杂文诗如何发展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