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没有植树节,可是古人们也爱种树啊!

2020-03-12

很多人不知道植树节的来历。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创议设立,最初确定于4月5日清明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为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其实远在古代,朝廷就大力提倡种植树木,虽然那时候并没有植树节一说,但丝毫不影响诗人们对种树的迷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柳宗元

柳宗元精通植树之道。他去哪儿当官,就在哪儿种树,惠遗一方。

在任柳州刺史时,一上任就鼓励百姓植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改善水旱灾害,还得出了“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的植树要领。

哪里有荒地,哪里就种花草树木和各种蔬菜。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百姓不仅收入增加,积极开垦荒地,让柳州可耕作的土地面积扩大不少,而且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所有树木品类中,他独爱柳树,坊间素有“柳痴”之称。

他治下的地方,无论城郭巷道、高坡矮堤,远远望去,满目皆柳。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亲自到柳江边植柳,并以诗《种柳戏题》记录下当时的情景,“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令人敬佩的是,柳宗元不但深谙植树之道,还把这种观念移植到人生哲学中,从而留下了“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的千古警示。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白居易

白居易妥妥的“种树迷”,当地没有树,就自己花钱买树种。

在诗句《春葺新居》中,回忆起自己任江州司马和忠州刺史时,都是“栽松遍后院,种柳阴前墀”。

相传白居易被贬谛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时,见到城内四周的山冈上一片荒芜时,不禁感慨万分,还为此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竟春人不来”的诗句。

为了改变当地秃山荒岭的面貌,他“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着一身布衣亲自带领百姓们植树栽花。

为了培育好所栽的树苗,白居易总是不辞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荒秃秃的东坡也因此“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

在杭州担任刺史的时候,白居易还组织修筑了钱塘门至武林门的长堤,堤上植柳树和碧桃,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致,更使西湖美景如画。

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仅一年时间,期间还亲手种过许多棵桧树,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 “白公桧”。

白居易种的不是树,是寂寞精神寄托,他是把树作为自己的至交好友。

当时官场的风气每况愈下,大臣之间争权夺利,而大领导又不听劝谏,朝政荒芜,白居易惨遭贬谪和外放。

种树的同时也把树作为他的知己,欣赏它们高洁傲岸,屹立不倒的品格。

手植堂前重柳,无限绿阴青子

苏轼

苏东坡堪称无情“植树机器”。

苏轼少年时就爱种树,并留下了《戏作种松》的佳句:“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像插秧一样种树,你见过吗?

爱种树、赏树、咏树的苏东坡,最喜欢的还是松柏。《东坡杂记》曰:“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亲手植树万株,多么庞大的基数!

为官后的苏轼,也把种树的爱好带到了每一次任上。他不仅被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他还种到哪儿。

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他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广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留有诗句“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他被贬定州时,栽下的两株槐树,如今还好好地长在河北定县文庙的前院,人称“东坡槐”。

多年的种树经历不仅让苏轼掌握了丰富的种树技术,还让好多人都前来讨教,其种树方法也被人们称为“东坡种松法”,并载入《东坡杂记》中。

古人们种树的经验、技巧,多亏被诗句、文献记录下来,才能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也偷窥一二,看到了诗人们对于种树的热爱,看到了古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看到了植树背后的文化意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节日文化,植树节也不例外。

所以每逢植树节来临,各个地方都会开展义务植树的活动,你一棵我一棵,几十年后就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绿洲。

今年的植树节不比往年,虽然看不到全国各地人们植树的身影,但螺蛳君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和这些热爱种树的诗人一样,希望人世间永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景象。

文案:袁 松 | 编辑:陈 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