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熟读唐诗绝句,但你未必了解绝句的历史
绝句是唐诗中常见的体裁,四句一首,每句可以是五个字也可以是七个字,特殊情况下还有每句六个字的绝句。绝句能够在唐代流行,和它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有很大关系。绝句可以单纯写景、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情景交融夹叙夹议,有利于诗人表达情感,不受形式的限制。
绝句这种体裁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绝句的出现晚于律诗,绝句正好是律诗的一半,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绝句的出现早于律诗,汉代的乐府诗是绝句的前身。还有第三种小众观点,绝句是由于诗人联句作诗而出现的,诞生于南北朝时期。每一种观点的拥趸都有理有据,可以自圆其说。
那么绝句到底诞生于何时?第一种观点有些不靠谱,学术研究是严谨的,不能从形式上看着类似,就说两种体裁有“亲缘”关系。古诗除了对字数有限制要求,对格律平仄也有要求。从平仄看,一首诗最少要有四句才能形成完整的格律。由此可以推测,绝句的起源应该早于律诗,毕竟事物一般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文学创作也不例外。剩下的两种观点还要交给专家继续考证,看看绝句到底是诞生于汉代还是南北朝时期。
绝句的创作在唐代达到了高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居历朝历代之首,这一点毋庸置疑。绝句按照格律方面的规则又可以分为古体和律体,古体更加自由,不必完全按照格律。律体规矩很多,必须满足格律上的要求。比如,律体在押韵时只能押平声,这样麻烦的规矩,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可以“要命”。所以在律体绝句中为了满足规矩出现了倒装句式等创作手法。
对于唐代诗人来讲,写诗仿佛就是读书人的本能,他们不会在意各种格律规矩,有的时候为了展示非凡的创作才华反而会迎难而上挑战律体绝句。比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典型的律体七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丝毫没有拗口的感觉。这才是优秀的作品,用浅显直白的语句包裹住严谨认真的内核。
唐诗绝句能够流传千年和只有四句有很大关系。设想一下如果是长篇大论,一定会影响传播。四句话,20个字或者28个字,反复读几遍就记住了。当我们盼着回家的时候会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我们看到夏日荷塘美景的时候会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我们试图分析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的时候会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诗的魅力,它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当我们感动时,惊喜时,期盼时,都可以从古人的创作中撷取精彩片段为我所用。这种文化上的骄傲感,简直太给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