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话:蝉为什么会叫鸣鸣嘎?(腾讯网)
2020年
人活一生,蝉鸣半夏。
蝉鸣是入夏的标志,它的叫声总是给人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感觉。
共同战疫
2020年
一个朋友让我解读一下蝉,也就是大连人为什叫它鸣鸣嘎?
鸣鸣嘎并非外来语,我查俄语读音是“赤嘎达”;日语读音是“赤蜺(ní)”,朝鲜语读音是“咪蜺”。
蝉在古代也有叫蜺,即寒蝉,一种体形较小的蝉。
日语和朝鲜语或许是借用了“蜺”的读音。
共同战疫
2020年
其实,大连地区鸣鸣嘎的称谓法也不统一,“大连足球活字典”朱元宝老师(旅顺人)和金州朋友汪正权告诉我,除了大连市内四区,旅顺和金州也叫鸣鸣嘎。
而在普兰店、瓦房店、庄河这三个远离中心市区的地区都不叫鸣鸣嘎。
原普兰店市文联主席、《软肋账单》作者郭城驿老师说:“普兰店叫‘尖利鸣’‘尖拉鸣’或‘尖勒鸣’,读音不准,老人现在还这么说。当地人没有卷舌音,‘知’读‘机’,‘鸣’也按照胶辽官话读音四声‘命’。”
窗课创始人、《半夜鸡不叫》作者孟令骞说:“复州叫尖了。”
我还查到瓦房店也有叫尖了鸣(命)、揭了鸣(命)。
《庄河记忆》主编周美华说:“庄河读音比较快,叫尖了鸣(命)。”
共同战疫
2020年
我们从这些简单调查可以发现,鸣鸣嘎应该是1899年大连开埠建市后形成的新名字。
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仍使用登州府传过来的知了之俗名,只不过使用了近似音的白字。
共同战疫
2020年
追溯起来,知了的俗名最早始于山东。
扬雄《方言》(景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刊本《方言》)卷十一就记载了“知了”:
蝉,楚谓之蜩(tiáo),
宋卫之间谓之螗(táng)蜩,
陈郑之间谓之蜋(láng)蜩,
秦晋之间谓之蝉,
海岱(山东渤海地区至泰山地区)之间谓之(虫奇jì),
其大者谓之蟧(liáo后世传为知了的“了”),
或谓之蝒(mián)马,
其小者谓之麦蚻(zhá)。
整体观之,各地都是以蝉鸣之音命名。
“(虫奇)”这个字在《康熙字典》第1086页可以查到,后世传为蛭(zhì)。
共同战疫
2020年
而在此之前的《淮南子》中已经记载“知了”的“了”,原文是:蝉无口而鸣,三十日而死。蝉、螟、胡蝉、蛁蟟diāo liáo、茅蝉凡五种。
“蟟”就是“了”的本源。
到了宋代,出现了“知了”的本源“蟭蟟”。
沈括 在《梦溪笔谈·杂志一》写道:蟭蟟之小而緑色者,北人谓之螓,即《诗》所谓‘螓首蛾眉’者也,取其顶深且方也。
今北京称为“蚻(zhá)蟟”,俗作“知了”。
中原一带称为“(虫奇)蟟”,俗作“叽鸟”,或加“马”或“胡”字表示大,称“马 蟟”,类似马蜂、胡蜂,今通称为“胡蝉”。
古代,汉语没有zh的声母,原来使用j做声母。
至今,大连地区的老人称知了还叫“机了”。
共同战疫
2020年
再考鸣鸣嘎为什么叫鸣鸣嘎。
这一名称在营口、丹东、鞍山皆无,而烟台叫马猴或马嘎猴,威海叫知了猴、龙口叫截柳,也没有咪咪嘎之说。
它源自山西晋中地区的“没娘娃”(mei niang wa)和河北承德地区的鸣鸣(命命)娃。
共同战疫
2020年
读音是有传承关系的:
方言“没娘”是“鸣蜋”和“螟蜋”的转音”,
方言“鸣鸣是“没娘”转音为“鸣鸣”或“命命”。
“没娘”和“鸣鸣(命命)”都俚语白字,原字是螟与蜋,均为古代蝉的一种(见《淮南子》《方言》)。
后世,民间俚语变音了,只知读音,不知原字。
类似这样的白字现象,全国各地都有存在。
共同战疫
2020年
大连解放后,移民中河北籍约占10%,多为商贾,居住地在今北京街和大同街(福兴里)一带,例如崔青林主持修建修建了福兴里大楼,办了福兴里戏院;再如刘恕庵开办了大仁堂。
鸣鸣(命命)嘎之名应该是在山东小孩和河北小孩一起玩的时候融合而成的,取“鸣鸣(命命)娃”之名,“娃”转音为“嘎”,或融合了马嘎猴的“嘎”。
当时,这里叫小岗子,是大连中国人最时尚的地方,鸣鸣嘎的新名字自然影响到旅顺和金州。
因为大连、金州、旅顺这三个地区在特殊时期叫关东州,而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大都不在关东州辖域范围,所以没有影响到它们。
由于这个新名字没有固定的词源,还有人根据鸣鸣嘎的近似音叫咪咪嘎。
而我更喜欢鸣鸣嘎这个名字。
它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名字,很有场境感,其鸣叫声叠音鸣鸣,遇到惊扰,叫声嘎止。
人生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呢?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祝福战疫中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