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国史话:刘焉因私心作祟,开启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乱世

2020-03-08

我们了解到汉灵帝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给东汉朝廷敲响了丧钟。虽如此,也不过是一次导火索而已。当时的情况并非得走上后来三国群雄争霸的局面,也许有人乘机代汉或乘机兴复汉室也说不定。因此,我们必须找到造就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实锤原因。

那么这个因是什么?说起这个因,就必须讲到一个人。

刘焉,就是我们熟悉的益州牧刘璋的父亲。东汉远亲皇族宗室,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备也是与之差不多的远亲皇族宗室,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但是刘焉人家运气好,没有刘备那么落魄。刘焉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州郡任职,后来被发现是皇族宗室身份被人推荐到东汉朝廷,出任主持皇族宗室事务的高级官员,主管礼义廉耻。刘焉做过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非常懂地方民情。黄巾起义被平息后,他敏锐地观察到各地残余的黄巾余部将是东汉的心腹大患,而东汉朝廷的所作所为也将自找灭亡。

说实话,东汉皇族宗室有如此清醒之人应该是东汉朝廷之福。只是,刘焉没有那份力挽狂澜的担当,心里打的小算盘是如何离开京城以避祸。于是,写了一篇名传千古的奏疏文,即《建议选牧伯》,主要内容即为:“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意思是说,现在黄巾起义是因为刺史、太守都是贿赂而来,剥削百姓太严重才导致的。想要解决这种办法,朝廷只有放权地方,可以委托德高望重或宗室之人为州牧掌地方军政大权,协助朝廷镇守一方。显然,刘焉上这篇奏疏不是为了公心,因为根本没有提出任何监察之举,如果州牧不服从朝廷又如何解决、谁有能保证所选取之人忠心?其他各州如果纷纷效仿怎么办?这些问题在这篇奏疏中均未提到。他只是为私心,想离开京城避祸;而且想避祸又想保持现在的地位不变,不然完全可以辞官举家归隐嘛。然而此私心作祟的后果,就是葬送了汉室四百余年的统治,开启了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乱世局面。

我们继续说刘焉这个人。

他趁着上疏的机会,为自己求一个交趾牧,信誓旦旦为朝廷守好一方。我们来看看交趾在什么地方,就是如今的越南北部区域,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跑到当时东汉疆域的最南边躲避战乱。汉灵帝准了这篇《建议选牧伯》并据此实施,但以交趾太远条件太艰苦不愿意皇族宗室的人过去受苦,俨然不许刘焉去交趾。

刘焉心良苦很郁闷,但皇帝不许他去交趾也毫无办法,皇帝也是为他着想。时有蜀地广汉人董扶在朝廷任侍中,这位董扶可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占卜家。而且这个侍中虽然不是东汉朝廷的正规官职,只是一个顾问。但就是这个顾问却不一般,因为这是皇帝的顾问。董扶看到《建议选牧伯》奏疏后,可能为此占了一卦,也可能看出了刘焉的私心,更有可能是董扶自己也想回乡,于是就找到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这刘焉是很相信董扶的,毕竟董扶占卜的名声摆在哪里。故而,刘焉对交趾就不上心了,而是开始谋求益州。刘焉野心不小啊,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命。他当然没这个命,这个命是刘备的,这是后话。

此时,遥远的益州传来刺史

俭横征暴敛导致民反的信息,这个消息说不定就是谣言,是刘焉安排人放出来的。但是,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被黄巾军杀害的消息却是实打实。故而汉灵帝听到这些真假消息,立马慌了神,认为需要重臣去帮助朝廷镇守益州,治

俭的罪。在董扶的帮助下,刘焉利用此次机会谋求益州牧被汉灵帝准许。东汉朝廷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候,使其成为三国时期早期裂土封侯者之一,当时跟随刘焉去蜀的就有董扶。

雪峰居士论曰:

刘焉有大才,但不以其才匡扶宗室,而是以谋私利,足证其人自私自利;刘焉有野心,听闻益州有天子之气,亦雄心膨胀志在为自己及子孙后代谋一个帝位前程,但虽据其地却无命可享,命也!

刘焉,如果要定一个罪名,雪峰居士认为“掘墓人”更为恰当!从来,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东汉实亡于宗室刘焉!刘焉想避祸完全可以辞官举家归隐,也不可上奏疏《建议选牧伯》,致使东汉之亡罪名皆归于一身。后续还会讲到刘焉、刘璋父子,纵使雪峰居士不喜刘焉,但益州牧怎会轻易退出三国历史舞台!

好一篇《建议选牧伯》,汉灵帝亡后各州牧或刺史,如董卓、袁绍、袁术、韩馥、刘虞、陶谦、曹操、孙坚、孙策、公孙瓒、刘表、韩遂、马腾、张鲁等等均不服从东汉朝廷,拥兵自重、相互吞并,开启三国乱世时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