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很多人在想到苏州这个城市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水墨江南、枕河人家的诗意景色。毗邻太湖之滨的震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丝绸古镇,在震泽古镇的宝塔街上有这么一座建于1864年江南大宅门师俭堂,其主人就是以经营米行、丝绸业而发家的。
这幢占地2700余平方的百年老宅,至今保存完好,
师俭堂面阔五间,前后六进院落、包括这条宝塔街也都是这家主人的。大小房屋一百多间,被称江南的大宅门。且集河埠、商行、厅堂、内宅、花园、佣人房等多功能于一体,建筑布局上三条轴一线巧构空司的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很好的反映出了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色。
这是位于宝塔街上的师俭堂入口。
在江南这边,以前想要看这家人家是不是大户,就看他们家的码头就能看出来。从下面照片中这家的码头就能看出来这家的财大气粗。首先这是一个双向的河阜,码头台阶最上面的平台是一块完整的巨石,下面的台阶也都是由完整的青石铺成,货物从码头下来后,穿过街边这个过厅和宝塔街就是主人家的大门口,这样出来进去是很方便的,这家主人徐汝福平时也一直都是积德行善,这个码头除了自家使用之外,街坊邻里都可以使用,现在这个码头改为游船的码头。当是这个镇上一半的房产都是徐家的,所以徐汝福也被当地人称为“徐半镇”,可见其的财富之广。
第一进和第二进紧密相连,均为双层楼房。楼上为仓库,楼下为铺面。两进之间上下各有东、中、西过道相连。楼板上开凿一个方形货仓口,围以齐腰栏杆。如此,既可升降收发货物,又方便观察楼下店铺的动静。第二进朝北临宝塔街,设置商铺。民国年间,自东向西依次为陈天一帽庄、万昌祥烟纸店、沈裕隆铜锡作和谭记丝线店。天井,一直都是中式传统中尤其是江南的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起到通风和采风的作用。在两进之间有两个就像人的眉毛一样又窄又长且左右对称的的天井也被称为眉毛天井。
这两个眉毛天井的地面上铺着青砖,砖上长满了青苔,天井地面的凹处是下水口,这个下水口的盖子中间是一个象征着天圆地方的铜钱眼,从风水学上来说水就是财富,这样的设计也有聚四方之财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含义。
这个四进砖雕门楼上的建筑细节,更是完好保留了众多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雕工之精美让人称赞。清代门楼上的砖雕所使用的都是水磨青砖,雕刻手法大多采用浮雕,题材取自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和吉祥图案等。门头都会有二字或四字的匾额,这个门头的匾额上刻的是”世德作求“,现在早已面目全非了。
别具一格的砖雕门楼,典雅端庄最为考究,用于显示宅主的富裕和社会地位。它不但具有防火、防盗、防晒和遮风避雨的多种实用功能,还具备相当的装饰作用,是体现砖雕技艺的主要载体。在这些精美的砖雕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座百年老宅里几乎所有的砖雕或是木雕作品,只要是上面凡是有人物图案的,头部的部分全部被损坏了,这些也都是当年文ge时期的”破四旧“的成果,让人扼腕叹息。
穿过花木扶苏的石板天井,即为老宅的第四进主厅
师俭堂。与众不同,这座塑以哺鸡脊的主厅,因为朝南不设门墙、双廊通风而敞开,故俗称“敞厅”。该厅面阔五间,双层,两侧经轩廊通往厢房。东西宽12米,南北进深21米,通高9米余,面积达250多平方米,十分高敞明亮。由于宅主亦官亦商,该厅依照官府式样建造,金砖铺地,柱石粗壮,雕梁画栋,宫灯高挂,极具官宦气派。从同治年间至抗日战争爆发,主人经营的“恒懋昶”丝行总部,就设置于此。宅主全家的祭祀礼仪和其它商事活动,也在此厅举行。因此,整座厅堂建为开敞式,这在江南一带古宅中少见。
师检堂的“师俭”二字啥意思?据记载,师俭出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徐氏为镇上的首富,世代经营米业、丝行,兼营房地产,民间谚语“辑雅堂的房子,周坊元的儿子,徐寅阶的银子”充分说明了徐氏之富裕。富裕之后更要讲究勤俭与俭朴。徐氏大家族是镇上先人的表率、良好的家风对后代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他们是扶贫帮困的典范,“轻财好义“,徐学健的次子荣森,即徐汝福的生父,一生乐善好施。
建筑内部精美的木雕构件,手法精湛栩栩如生。这件有人物的木雕上,人物的头部一样的是被毁的面目全非。
前后六进院落,一进比一进高,因此形成了“步步高升”之意,尤其是砖雕、木雕、漆雕等巧夺天工、形态生动,被誉为三绝雕刻装饰。
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驻扎上海,素闻徐汝福抚恤之才,任命他为江苏抚恤总局局长。徐荣森告诫他:“汝既与斯役,尽一份心,造一分福,毋惜费,毋惮劳。”临终前嘱咐徐汝福照应流离失所的家乡故旧,而他死后只要草草埋葬,不许浪费一分钱。徐汝福含泪答应父亲所求,与同乡施少钦等筹集资金,成立兴仁之会,以济助父老乡亲。
太平军失利后,徐汝福回到震泽,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成立粥厂,每日以300人为限,对特别贫者施米;二是设立丝捐公所,于丝捐内计包抽厘,以善后之用;三是创立公典,由富商集资筹办,给乡民低息质贷,帮他们度过危机。战后震泽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在徐汝福的苦心经营下逐渐恢复,而他提出的丝捐计包抽厘则惠及后人,震泽四所学校的成立、广善堂的抚恤救济、三贤祠的修建等等所需费用均出于此。
师俭堂布局讲究,雕梁画栋,各种雕刻精美非常,门楼有砖刻,飞檐有木雕,裙板上还有漆雕,神话传说、戏剧故事融入了雕刻之中,形态生动。院内还有两道花瓶造型镂空的院墙,寓意“平平安安”。
两个花瓶门洞左右对称,互相响应。瓶中有瓶,平安吉祥。导游告诉我们,师俭堂的主人徐汝福从15岁开始,历时12年耗尽财力精力打造,遗憾的是这家主人在39岁的时候便英年早逝了,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建造出来的这所豪宅还没有好好的享受几年,让人唏嘘不已。
第五、六进均是内宅,一层为大厅、议事厅、书房等,二层为起居室、卧室,随处都是精美的木雕,撑栱上大多是神话或戏剧中的人物,而裙板上则多为梅兰竹菊或寓意平安的花瓶、书卷等。只可惜万事并不都能如愿,徐汝福英年早逝,39岁便过世了。
这里不得不说师检堂中的院中园,这个精巧的小花园叫做锄经园,锄经园地处内宅右侧。从前楼厅东侧题额“叠碧”的门宕进去,可至锄经园。锄经园是
师俭堂的后花园,园名取自《汉书。倪宽传》:“带经而锄”。“锄经”是“用铁锄治理”的意思。该园面积仅420平方米,呈不规则梯形,北宽南窄。该园虽小,但小中见大结构紧凑,依地形巧妙布局。园内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俱全。
该园小巧玲珑、幽美清静,完全按所处地势巧加布局。主体建筑四面厅、梅花亭、半亭、迥廊、藜光阁等。该园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巧妙分布在240 平米的范围里,堪称江南最小的园林。但设计巧妙,园内建有亭台楼阁,游廊假山,假山下有山洞,上有半亭,高低错落有致,堪称精巧。
该园小巧玲珑、幽美清静,完全按所处地势巧
加布局。主体建筑四面厅、梅花亭、半亭、迥廊、藜光阁等。该园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巧妙分布在240 平米的范围里,堪称江南最小的园林。但设计巧妙,园内建有亭台楼阁,游廊假山,假山下有山洞,上有半亭,高低错落有致,堪称精巧。
益寿轩是锄经园的主体建筑,为书房兼客厅。该轩体量较大,二层三间,两边连接厢房。底层后面附有耳房。耳房西侧配置四扇漆雕格子窗。裙板上镶嵌名家书画。上、中、下夹堂都雕刻花卉吉祥图。版画风格,非常雅致。明间正在中置楠木缠枝葫芦飞罩。东西厢口俱嵌挂落,雕刻“瓶插三戟”图,寓意“平生三级”。轩内悬挂一副抱柱联:“欲无后悔须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四个琵琶撑分别雕刻“福禄寿禧”四神。正面为“和合二仙”图。楼上设置回纹栏杆。推窗凭栏,可尽赏园中美景。
出益寿轩,过月洞门,门上砖额题“玩月”二字。眼前为四面厅。该厅一丈见方,设围廊。四周共28扇雕花长短窗,精美绝伦。厅的四沿为翻轩,顶部藻井下垂四只木雕花篮,刻梅兰竹菊和牡丹。厅内布置圆桌圆凳,嵌云石面。厅外撑拱(俗称“牛腿”)雕刻四尊护法神。檐枋雕刻四意、八宝和人物故事。
落院最后方的四扇隔扇门,裙板上雕刻着精美的漆雕。原本整幅隔扇从上到下均有漆雕,破四旧时上半部分被毁,下半部分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因被其他家具遮挡才得以幸免。漆雕因工艺流程极其复杂,耗时较久,因此大型的漆雕价值昂贵,何况这四幅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且保存完好,从而成为无价之宝。如今这四幅漆雕的价值据说已经超过了整座大宅院。
师俭堂现在布置为“俭文化展示馆”。馆内陈列宅主原来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其中有:自纳的布鞋、打补丁的裤子、细眼淘米箩、灯芯可调节的油灯。这些用品说明:主人一家虽然富裕了,但仍不忘勤俭节约。西侧厢房内,陈列有关
震泽史料的书籍。
第六进二楼的主人房,也就是当年徐汝福的卧室。导游告诉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
师俭堂女主人被扫地出门,仅给一只马桶,其余财产和全部房屋被没收,如今后人来这里,也只是缅怀和参观了。
这个房间是洞房,这张婚床也更是漂亮,像一个包间似的,床前还有坐榻。
这是结婚时的嫁妆。通过这些当时民间使用的日常物品,可以让人们想像到当时这里的生活状态。
整个
师俭堂大院,坐北朝南。三面临水,南濒荻塘市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现在已填埋)。环境幽雅,水利交通便利,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
师俭堂占地广达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多达3500平方米。南北全长105米,东西宽20米,最宽处50米。整体格局分为三路六进,通宽五间,系穿堂式深宅大院。从第一进至第六进,东西两侧均筑有风火墙。形制为双层的马头墙高高耸起,气势轩昂。而且,六堵马头墙一堵高于一堵,以应“步步高升”之谚。墙体厚80厘米,高达9米多,蔚为壮观。同时,
师俭堂也是一座“
雕花楼”。整座建筑共雕刻244幅艺术图案,其中木雕213幅,砖雕27幅,石雕4幅。经过近150来年的风雨洗礼,
师俭堂成为人们研究清代建筑的实证资料,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