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百花生日是良辰——当“惊蛰”遇上“花朝”

2020-03-05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是韦应物《观田家》一诗中关于对惊蛰的描写。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到来,表示气温回暖,阳气上升,春雷乍动,草木萌生。“春雷惊百虫”,惊蛰一到,万物苏醒,春耕生产也自此开始。

今年的惊蛰适逢农历二月十二日,南方花朝节。始知“花朝”,是中学时读袁宏道《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一句而来。古人爱花。关于花朝节,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语百花熟。”传说是为纪念一位名叫女夷的花神,她主宰着春夏草木的萌发生长。到武则天时期,时间则在农历二月十五。相传武皇嗜花成癖,每到二月十五日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近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此日也就成为百花之神生日。在中原地区,亦有将二月初二作为花朝节的风俗。花朝节若天朗气清,则预兆着这一年农作物将有好收成。

(走进春天里 白玉超 摄)

花朝节,百花的生日!古人的心思真是烂漫,在他们朴素的思想里,花是和人一样的生命,人有生老病死,花自然也该有生辰年时,因此也总被格外珍惜。“香轻红浅露梅腮”是早春的期盼,“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是花开的欣喜。试想,慵懒的春日,早起推窗,忽见枝头花苞初绽,娇羞怯怯,刹那间明媚了你的眼。你久久地凝望她,惊喜感动之余,心里不由升腾起一些生活奋斗的希望,想要把这花儿和春天久久留住。而春过后,“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又怎不叫人黯然神伤呢。

花和春天,大概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了吧,她们的出现,总是和美好,和希望联系在一起。经历了漫长的严寒,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趁春光明媚,花事正好,带着家人,或邀三五好友,踏青赏花,饮茶赋诗,酣然醉倒在百花的生日宴里。那些茫然无措,那些焦躁不安,似乎都渐渐消逝在这馥郁花香甘甜花蜜里,疲惫飘零的心也有了暂时的归依。

(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玉超 摄)

花开春动心也动,古来人们赏花,总喜欢将自己的情愫代入眼前之景,于是乎,便有了桃花妖娆,海棠娇媚,梨花纯洁,牡丹虚荣,兰花高贵的说法。哪知妖娆娇媚也罢,富贵虚荣也好,原都是赏花人的感受,花是只管开花的。她们循着东风,恪守花时,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呈现,装点这人间的春天。你看或者不看,你爱或者不爱,她们都在那里,兀自盛放。“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些总要将花分个高下的,于人于花,都是一种温柔的残忍。

春,一年之始也,人们赏花,也惜春。古时有花朝节劝农的风俗。“宋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召父老赐之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奉行虔恪。”其实对于农人来说,春种秋播,夏收冬藏,这是他们一生的事业,又何须待人劝呢。农民是最贴近泥土的,他们自然最懂得不误节气农时的道理。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春来,是山水初生的新绿,是莺歌燕舞的欢喜,是细雨微澜的柔情,是桂馥兰香的蜜意。身在春日,心向花开,勇敢追逐,这世间的一切美好也都将随繁花盛开而纷至沓来。

(满园春色 沈洁 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