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条路,来自杰出青年,名字不大好读
杭州有条路名字起得很怪,始版桥直街,五个字都是第三声与第二声,好像嘴里含了一口水,读得一点也不痛快。不过,一分钟后,你就有答案了。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晚清提出了中国四大发明。其中印刷术里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人毕昇,有一种说法毕昇是杭州人,又说他是个平民。如果真是平民,那么他应该拿到了政府的大笔奖金,因为他在发明后没多久,就掏出了很多斤银子,在贴沙河上修了一座桥,名字很应景—始版桥。
始,第一次,版,印刷制版,谁还看不懂,举手。这名字很有十大杰出青年奖状的味道。
中国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雕版技术,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有过雕版印刷的记录。所以,毕昇时代的北宋,无论朝廷或者民间的印书局,用的都是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生产线是这样的:先找一段木头,锯成一块木板,板面用刨子刨成镜子一样平。然后找能够写一笔好字的人,在纸上工整的写好书稿,接着把纸贴在木板上,雕刻工人拿刀小心翼翼地把笔划以外的空白处除掉,如此这般,完成后,这些字就像浮在木板上,专业术语叫做阳文,注意此时所有的字是左右相反的。与之相对的比如石碑上雕刻的凹体字,叫阴文。
印刷时,拿墨汁跟烧烤涂辣酱一样涂在字上,纸往上一贴,在纸背上轻轻一拂拭,春风拂柳一般,一揭,字又来了一个向后转,正面可以看着我们了。
很显然,雕版印刷需要大量的木板,如果碰到(史记)、(资治通鉴),那不得大片的砍伐森林。可怕的是万一雕刻师傅一笔出错,整块板子就成了废柴了。
毕昇毕老师的活字当然不会走路说话,他用胶泥制作一个一个字的模型,然后用火烧,800度以下是陶,一千度以上是瓷,不知道毕老师烧的是陶字还是瓷字,这样所有字都成了坚硬的士兵。
使用方法当然简单易行,取一块铁板,四边用铁条围成一个框,在铁板底部盖一层松香、蜡、纸灰的混合物。然后把字肩并肩的排好队,排队完毕,用火烤一烤,松香它们就融化了,趁热打铁,拿一块铁板在字上一压,字面就水平如镜了。开印,方法不用重新学习了吧。
印毕,铁板再在火上一烤,松香它们又快乐地融化了。陶瓷字取出后,放入一个小木格中,小木格用韵母分类,像本立体的新华字典,贴上标签,以便查找。
万一碰到冷僻字,当即取泥,现刻现烧,当真是“他狂任他狂,清风拂山岗”。当然古人特别喜爱写的,念的时候可以摇头晃脑的字,比如之乎者也,那就一个字烧它一打。
不过,后世也没有抛弃雕版印刷,其实,好像雕版印刷的数量应当在活体之上。
始版桥早已不在了,始版桥旁边的始版桥直街依旧在,约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