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沂蒙山区岱崮地貌:“我,有点方” (腾讯新闻)

2020-03-03

城市之美

发现 · 行走 · 认识

演绎中国新的城市故事

山,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闭上眼睛,可能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这个形状:

从小时候画简笔画开始,我们就习惯了用三角形或者有弧线的三角形来表示“山”,山顶总要有个“山尖尖”的。

然而,大自然的创造总是可以超乎人们的常规认知。

山东沂蒙地区有一种地貌形态,山峰顶部是平展的,整体不像三角形,而像个梯形,并且是“戴了顶帽子”的梯形。就像这样:

这,就是以山东沂蒙七十二崮为代表的岱崮地貌。它是2007年才被发现和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新类型,是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地貌”

“岱崮”,是什么意思?

岱崮地貌的命名源于它被发现时所处的地理区划,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崮”对于很多人来说,算是个生僻字,虽然能够根据字形读出它的正确发音,却不一定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岱,读音为dài,是泰山的别称,也可指巨大的山体;

崮,读音为g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

原来,“岱崮镇”的地名就源自于此处遍布的“崮”这种山,但过去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并不知道崮的特殊性和珍贵性,直到被学者发现了它的学术价值以后,以“崮”命名的岱崮,又反过来命名了这种地貌。

在地理学界正式定名之前,“崮”也被形象地称为“方山”“桌山”。方山在国内许多地方都有发育,但因为较为分散,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质地貌特征,更没有一处像在岱崮镇这样分布集中、类型多样。

光是岱崮镇这个总面积仅180.7平方公里的小镇子,就有30多座崮,而“沂蒙七十二崮”更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蒙阴、沂水、沂源等山东中南部的山区,知名的崮起码有上百座。

这样集中而多样的崮群,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很少见。然而它过去一直被当地人熟视无睹,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在地貌学上的意义,直到旅行家李存修先生的到来。

如此独特的地貌,十年前才被注意到

2007年,被称为“当代徐霞客”的李存修走进了沂蒙山区。这位旅行家兼作家受邀来到岱崮镇的原本目的,其实是参加一个“岱崮桃花笔会”。

没想到,在一片绚烂的桃花中,李存修的注意力却被壮观的崮群吸引走了。他在自己撰写的《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发现记》中讲到,他认为崮不是一座山,而是像草帽一样扣在山顶部的一块巨石,这些巨石“惟妙惟肖、难以理解地立于高山之巅”,让他深深着迷。

▲岱崮桃花

游遍世界各地的李存修发现,这种奇特的崮群他前所未见,也无法归纳入原来的中国四大地貌中的任何一种。无论是水溶蚀岩石而成的喀斯特地貌,赤红如霞的丹霞地貌,还是峰林高耸的张家界地貌,岩墙绵延的嶂石岩地貌,都和眼前脑袋方方还戴着“帽子”的沂蒙山崮群完全不同。

喀斯特地貌

丹霞地貌

张家界地貌

嶂石岩地貌

意识到这是大自然的一份杰作之后,李存修撰写了题为《沂蒙望崮》的文章,引起了当地政府及地理地质学界的重视。几个月后,当地政府请来了7位知名的地理学家进行严谨的科考和论证,终于,这一地貌被正式定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

作为岱崮地貌的发现者,李存修对崮的情结很深,他还亲自攀登了沂蒙山区十几个县内的整整七十二座崮,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如今,当地开设了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对这一地貌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已经逐步建立起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存修先生。

方方的崮,是这么形成的

让李存修感到“难以理解”的崮,其实是因为山体和其顶部的巨石“草帽”属于两种硬度不同的岩石。为什么两种岩石会叠加成这样的山体景观呢?这是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后,经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而形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内力(新构造运动)与外力(流水作用、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的共同作用,造就了这一奇观。

在距今5亿至6亿年的寒武纪时代,山东大部分地区还是汪洋大海,海底原本有突起的山地,但在外力作用千万年的侵蚀下,逐渐成为平原。这片平原由两种岩层相叠而成,上部是较硬的石灰岩,下部则是较软的页岩。

此后,这片地区又经历了强烈的地壳抬升,石灰岩层被抬高,使得平原形成了顶部平坦的山地。像帽子一样的崮顶,就是这些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蕴含了古平原抬升高度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另外,由于石灰岩有天然的垂直裂隙,在长期的雨水侵蚀和风化剥蚀下,这些裂隙不断扩大,最终重力作用让石灰岩坍塌下来,并沿着裂隙形成了近乎垂直的陡立状岩壁,这就是“方形”、“桌形”山顶的来源。

▲石灰岩的垂直裂隙

至于下方的页岩,则和大部分山峰一样,在风雨和河流的侵蚀下形成坡度较缓的山体。页岩硬度比石灰岩低,更为脆弱,很容易遭受风化剥蚀,是顶部的石灰岩“帽子”减缓了山体被剥蚀的速度。

这样的地质作用和环境作用属于天时地利,难以出现另一个境况完全相同的地区,这也就是为什么岱崮地貌只在沂蒙地区集中出现了。

由于崮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形态也是多姿多彩的,当地人丰富的想象为这些崮赋予了生命力,从干巴巴的崮,变成了抱犊崮、歪头崮、香炉崮、靴子崮、牛头崮、狮子崮、枕头崮、荷叶崮、蛤蟆崮……光是看到这些妙趣横生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崮的大致模样了。

歪头崮

靴子崮

此外,崮还有以周围人家的姓氏命名的,如孙家崮、姜家崮等;有以历史人物命名的,如晏婴崮、吴王崮等;有以农事活动命名的,如猪栏崮、放牛崮等。

从这些命名可以看出来,崮,早已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是当地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