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猝不及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些原本以线下为主的培训机构,一时间全都转到线上。一家名叫松鼠AI智适应的教育机构,甚至大刀阔斧关停了线下2000家机构,全面转入线上。
对在线教育来说,这样的机遇或许是空前的。哪怕是从没接触过线上教育的老师、学生,居家隔离的时候也充分体验了在线教育。机遇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就在2019年末,还有声音指出“线上教育的盈利模式有问题,只能辅助,不可能变为主战场”。转眼之间,在线教育就以高歌猛进、攻城拔寨的姿态开始征程。就像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曾催生了线上购物行业的发展,今天,在线教育能不能再点燃人们新的教育热情?在这个学习的时刻,在线教育又应该补上哪些课?
教育方式的“风向”变了吗?
忽然之间,在线教育机构成了“香饽饽”。等待开学、等待复工的日子里,无论是打开电视、打开新闻软件还是手机短信,都可以看到“免费直播课”的相关信息。“钉钉”是一家移动办公平台,本来用作企业视频会议和员工打卡签到等,此次也冲在了“在线教育”的第一线。
这些课程短则5到10分钟,长的30到40分钟不等,有专题、有直播、录播,家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北京市东城区一年级学生家长李妍给孩子报名了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和美术课。一旦全部转到线上,她的感受是“太累了”,因为想要线上课程效果好,“家长必须全程陪伴,而且还要全程投入。”
关于效果方面,她通过对比,认为“语文和数学课这种知识传授类的,线上课程效果还行,只要把知识点讲透彻,孩子就能学会。但是英语课和美术课,这类需要手把手指导的,或者需要语境、师生彼此交流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一些类似“举手发言、抢答、板书”等功能不稳定,影响了授课效果。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软件都面临过载的问题,2月17日是全国中小学生线上开学的第一天,当大量中小学生涌入的时候,不少软件出现了“闪退”“黑屏”“音画不同步”等问题。
一家数学培训机构原计划2月初开学,他们前期联系好的线上平台却因为下载量猛然增多被限制下载,于是只好临时更换平台,然而新的问题来了,上课时不是麦克风不出声就是忽然掉线。如此反复四次,才稳定一些。“水土不服。感觉角色忽然调转了,以前线下机构才是培训机构的‘大头’‘主力军’,现在风向变了。”这家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线教育经历过哪些历程?
在线教育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如此的热度还是第一次。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在线教育至少经历过四轮发展。
“第一次是远程教育的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急需人才。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结构严密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告诉记者,“第二次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2000多门课程资源在网络上公开,由此拉开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将自己的课程资源上网并免费开放。”
“第三次是慕课的兴起。与传统网络公开课相比,慕课不仅强调课程资源的共享,更强调学生学习进程和师生互动过程在网上的完整实现。第四次是教育App的兴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蓬勃开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App行业。”
对在线教育来说,一个重要的节点是2013年。“那一年,在线教育吸引了大量投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在线教育开始越来越热。”作业帮副总裁助理姚凤娇说。
2015年起,在线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在线教育以平均每天新生2.6家的速度增长,成为风口。
“随之,监管政策出台促使行业步入规范调整期。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行业市场格局初定,用户向头部企业聚拢。领头羊企业可以占据市场近七成的份额。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行业监管政策日趋完善,在线教育行业进入规范调整期,有效改善了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有效破解以往预付费高、退费难、教师资质参差不齐等问题。”VIPKID少儿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训告诉记者。
此后,就是产品品质服务升级期。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渗透率超过12%。“有机构预测预计2019—2022年间,在线教育的付费用户将以每年30%速度增长。”李国训说。
核桃编程创始人兼CEO曾鹏轩总结:“过去受到了政策红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5G技术的成熟等诸多因素的推动,在线教育先后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现在的智能化等几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简单地将线下内容搬到线上,到后来的大数据整合,再到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整个行业不断发展升级”。
在线教育要补上哪些课?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真正惠及千万家庭,还需要补上哪些课?
首先是“个性化”这一课。曹培杰认为,在这个阶段,在线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美化界面、增加功能,而是扩充网络资源、优化系统配置、简化操作流程,切实提高网络学习平台的并发处理能力,用简单的方法保障最多的学生能够正常上课,满足用户数量的井喷式增长。同时,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独特优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采集并利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数据,识别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分析、问题诊断和资源推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
其次是“合法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则认为,全面转入线上教育最先应该关注的是资质问题。“开展线上教育应该要取得ICP许可证,也就是互联网增值服务的许可证。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补习,还要在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实质性的备案。未来线上教育想要走得更远,这个程序必须要完善。”
再次是“差异化”。“相信随着疫情结束,会有更多的家长主动选择在线教育。”李国训对此很有信心,但是同时他也认为,“在线教育的教学和授课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迭代发展的,新技术新科技大规模应用于在线教育,使得在线教育能够快速发展,做到与线下教育一样甚至超越线下的教学场景和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家长感受得到孩子学习效果的提升。”
需求的增多,考验着在线教育的承接能力。“在线教育甚至教培本身,还没有达到完善的阶段,我们依然要关注我们的孩子,不断完善教学教研,加大科技投入,也要从线下教育吸取和借鉴优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验。”曹鹏轩最后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7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