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光明网)

2020-02-24

  作者:王金中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漆器是一个大项,大约有3000件之多,与同时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差不多。这批珍贵的漆器,很多都带有金、银、铜、锡等金属装饰,器型精美,制作精湛,色彩斑斓,灿若云霞,集中反映了西汉中期皇家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展示出大汉工匠制作漆器的最高水平(图1)。可以说,这些金银铜饰的汉代漆器,是古代造型艺术、髹漆艺术、装饰艺术、镶嵌艺术以及金属加工艺术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

  一、漆器制作的独特装饰

  我国漆器制作和使用源远流长,如果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那只红漆木碗算起,至少有6000年之久。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等金属以及玉石、螺钿等装饰品的工艺,不过数量极少。到了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涌流和漆器制作的高度发展,这种使用金属材料装饰各种漆器的独特工艺,也跃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应该说,在漆器制作中,凡是有金属之类特殊装饰的,当时都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器物,只有在王公贵族之家才能显露尊容。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套头与套箍

  在贵重漆木器的出头部位,使用青铜材料制作的套头,一方面可以起到约束、加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防止意外撞击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美化漆器的作用。

  编钟与编磬,是汉代王公贵族十分珍爱的贵重乐器。海昏侯墓出土了两组青铜编钟与一组铁质编磬,而悬挂它们的朱漆彩绘木架上,就有成对的青铜套头,都是长方形的。每对套头均用错金工艺雕刻出活灵活现的青龙、祥云等图案。把这样的套头安装在编钟、编磬的木架上,尽显王侯风范(图2)。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2

  在海昏侯墓的车马坑中,出土了5辆实用高等级安车,在主墓甬道内,还出土了2辆偶乐车。偶乐车即乐车的模型,是按照2︰1的比例制作的。汉代皇家贵族的车辆,都是通体髹漆,描龙绘凤,属于大型漆器。在这些出土彩绘车辆的辕头部位,都有精致的青铜套头,它们略呈圆形或椭圆形,造型为各种兽头的形状(图3),从而使彩绘车辆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3

  套头一般都是一头开口,一头封闭。而与其作用相类似的,是两头都开口的套箍。它们的作用是能够把两根漆木牢固地套接在一起:需要的时候通过套箍合为一根,而不需要的时候拆开分为两根。海昏侯墓出土的伞箍,就属于这类套箍(图4)。这件套箍的箍腔为圆形,青铜材质,通体鎏金。三道箍线,如同竹节。如果再配上鲜红的朱漆伞把,红黄相间,光华悦目。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4

  2.银扣与银箍

  在汉代最豪华的漆器如漆奁(lián,音连)、漆盒、漆笥、漆耳杯、漆碗、漆盘上,往往使用扣。扣,即在漆器的口沿或底缘等处装上金属箍,称为扣器。由于扣是金属做的,也写作“釦”,也有叫做“口”的。这样,不仅使漆器最薄弱的口部得到强化,而且使金属本身的光泽与漆器的亮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美感。

  海昏侯墓出土的一套10件漆碗,髹成内红外黑,镶嵌着银扣(图5)。其中一只漆碗底足上有针刻文字:“绪银椀十枝”。“椀”字为木旁,古代与“碗”字通假,说明那时的漆碗普遍使用的是木胎;“枝”是数量词,代表“只”字,说明这套漆碗共有10只。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5

  至于“绪”字,《说文解字》注释为:“丝耑也。从糸,者声。”《古代汉语字典》释义为:“丝头。头绪、开端。”这样,“绪银”二字便是指在碗的边沿扣银。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绪”字是指夹纻胎,而“纻”字《说文解字》注释为:“纻,或从绪省。”因此他们认为,“绪银”是指在夹纻胎做成的漆碗上扣银。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不过,从银扣破损的边缘上看,此碗应是木胎,其铭文中使用木旁的“椀”字便是证明。因此,这里的“绪银”应该理解为扣银。

  与银扣配套使用的往往是银箍。在这套银扣漆碗的中间部位,就有一道银箍,套在漆碗上使它更加结实。漆奁,是古代有钱人家使用的梳妆盒。在海昏侯墓出土的一套银扣三子漆奁上,除了在每件奁口镶嵌银扣外,还在奁身上镶嵌一至二道宽边的银箍(图6),银扣、银箍相互点缀映衬,玲珑别致、色泽柔和,既使漆奁更加坚固耐用,又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6

  其实,汉代的扣器,有金扣、银扣和铜扣之分。不过,使用它们是有严格等级规范的。据史书记载,彩绘漆器镶嵌金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皇后以及各路诸侯、贵族、富贾等只能使用银扣;一般人家可以使用铜扣。不过,由于铜扣容易生锈,影响使用效果,所以人们往往在铜扣上鎏一层金或镀一层银,当时叫“黄涂扣”或“银涂扣”,使用起来可以假乱真。

  3.挂钩与帐钩

  漆木器上使用的挂钩,也是配套的金属装饰之一。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彩绘漆木架上,有一对鎏金挂钩,异常精美(图7)。它们的造型是一对双峰骆驼,匍匐的身躯,弯曲的长颈,高昂的头颅,栩栩如生。整个挂钩呈“S”形曲线,一头紧贴漆木架,另一头专门用于悬挂编钟锤,设计十分精巧。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7

  海昏侯墓还出土了一件榻上使用的青铜帐钩,造型也很奇特。帐钩的整体是一条蟠龙,龙的前后双爪紧紧伏于榻的漆木上,龙头抬起,向后作仰望状,长长的龙尾拖向后方,正好钩住帐子(图8),也呈现出优美的“S”形曲线。从锈蚀的龙身上,可以隐约看出鎏金的痕迹。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8

  其实,在海昏侯墓众多的漆木器中,这种挂钩性质的金属装饰还有许多。比如彩绘偶乐车上的承弓器和车伞上的盖弓帽(图9),一个是挂弓箭用的,一个是支撑盖伞用的。尽管它们的用途稍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在漆器上悬挂各种物品而专门设计制作的。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9

  4.提环与泡钉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银扣彩绘漆笥上,装饰着8个金属提环(图10)。提环也叫拉环、吊耳,它的安装是依靠金属薄片穿透漆胎,再固定上去的,因此很牢固。金属提环的作用,一是便于提拉漆笥的顶盖;二是如果把上下两个提环拴起来,可以起到锁闭漆笥的作用;三是进一步美化漆笥。这种点缀性装饰,为彩绘漆器增添了更多的妙趣。其实,在海昏侯墓出土的许多青铜器上,像温鼎、青铜壶、悬壶、刻漏等,也使用这种提环作装饰。这反映了汉代贵族生活中的一种审美追求(图11)。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0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1

  漆器上的金属装饰还有一种圆形的泡钉,它与提环的区别是,一个是半圆体,而一个只是圆环。那套青铜错金纽钟就是用泡钉固定在彩绘漆木架上的。这套泡钉共计13个,圆头硕大,全部鎏金,一部分为素面,一部分錾刻着花纹(图12),在固定纽钟的同时,也起到较强的装饰效果。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2

  5.边框与包足

  汉代还没有出现高脚家具,人们通常是席地而坐,饮食器皿一般都放在低矮的漆案或漆盘上。海昏侯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案与漆盘,许多都安装着青铜边框,主要是起到加固漆案与漆盘周边的作用,当然也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图13)。为了把边框固定在漆案与漆盘上,有的还使用了对称的泡钉,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3

  漆案最容易破损的部位是四角和短腿,因此出现了与边框配套使用的包足,也称套腿、套足、足套。它的作用是把木腿用金属包裹起来,起到强化支撑漆案的作用,避免木质受潮和与地面摩擦,保持漆案平稳并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在海昏侯墓中,人们还发现了不少从漆器上脱落下来的各种金属饰件。由于它们已经与原有的漆器完全分离,并且有些漆器胎骨早已腐朽殆尽,因此,这些金属饰件当初安装在漆器的什么部位,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这已经成为千古之谜,如今人们无法知道它们当时的面目和用途。

  总之,这批彩绘漆器的金属饰件,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青铜鎏金,都显得异常华丽。这些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装饰在彩绘漆器上,便形成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强烈对比。可见,大汉工匠们在处理结构与装饰、装饰与实用、主件与附件的关系上,艺术手法和艺术理念都是相当成熟的。

  二、漆器彩绘的独特材料

  我国古代漆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在胎体髹漆的基础上,再施加彩绘。髹漆与彩绘合称为髹饰。汉代的彩绘分为漆绘与油彩两种。漆绘是在生漆制成的半透明漆中,加入某种植物或矿物颜料,描绘于已髹漆的器物上,可以是单色的漆绘,也可以是多色的彩绘,适用于深色花纹。这种漆绘一般是在黑漆地上施以红、赭、灰绿等色彩,也有少量在朱砂或石绿地上施以黑色漆绘。油彩是用朱砂或石绿等颜料调和桐油,绘画于已经髹漆的器物上。这种油彩只适用于浅色花纹的描绘。

  除漆绘和油彩外,在汉代最豪华的漆器上,还出现了一种使用特殊材料——金箔制作的彩绘,这就是贴金箔,也叫“金薄贴花”。金箔是用纯黄金锤打成的薄片。纯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克纯黄金可以打制成约0.5平方米的金箔。这种金箔的金属性质十分稳定,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霉变,并且永不变色,因此是高等级的装饰材料。我国使用金箔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黄金,说明在漆器上使用金箔作为彩绘的材料,对于刘贺来说,是有足够的财富作支撑的,这也反映了那时王公贵族对于奢靡生活的追求。

  那么,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彩绘中,使用金箔都描绘了哪些图案呢?

  1.云气纹

  用金箔制作的云气纹,大多以双线条表现,流畅舒展,别具一格,主要是衬托环境。也有与漆绘线条相结合,表现天上的彩虹,搭配自然,泛出迷人的色彩,似乎进入了人间仙境。云气纹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到秦汉时期发展成为漆器上的主流纹饰,没有云气纹的漆器很少。这与汉代人们盼望着升天成仙的思想有关。用金箔制作云气纹的难度在于,必须把金箔做成极细的线条,再表现出云气飘逸的各种形状。海昏侯墓一件已经破碎的漆盒上,就布满了金箔制作的灵动的云气纹(图14)。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4

  2.山川纹

  与云气纹相仿的是山川纹。在海昏侯墓中的彩绘漆笥上,就有金箔绘制的山脉,它们有的怪石嶙峋,有的林海起伏(图15),还有的与漆绘的山脉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呈现翻滚腾跃之势。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代,都迷信海上确有仙山,并且隐藏在苍茫的云海之间。因此,围绕着山川纹往往是波浪纹和云气纹,为营造出的仙境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5

  3.几何纹

  在海昏侯墓彩绘漆器的图案中,还有不少金箔制成的几何纹饰。最简单的是各种装饰线条,复杂一些的是三角纹和柿蒂纹。柿蒂纹是以北方柿子蒂的形状作为构图的基本元素,塑造出四瓣、三瓣甚至两瓣的纹饰,一般运用在漆器盒盖的提纽处。在那套三子奁上,就有对称的四瓣和不对称的三瓣的柿蒂纹(图16)。三角纹是以三角形作为构图的基本元素,简单中孕育着深刻的内涵。在一件漆笥的下半部,就是连续的三角纹装饰,煞是瑰丽(图17)。但十分诡异的是,在这些三角纹中,都有大致相似的图案或纹饰,似乎在表达着某些自然界的现象。笔者经过深入考证后认为,这是二千多年前的《日全食发生过程图》(参见光明网发拙文《破译海昏侯墓埋藏二千多年的神秘符号》)。古人就是以这种十分独特的方式,为后人准确记录了一种奇异的天象(图18)。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6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7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8

  4.动物纹

  汉代很多漆器都绘有动物纹,并且以一种动物或多种动物作为主题纹饰。海昏侯墓中的彩绘漆器也是这样。用金箔描绘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纹,如虎、鹿、狗、马、羊等(图19)。再一类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纹,如飞龙、舞凤、神兽等(图20)。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纹,还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纹,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准确,形象逼真,情趣盎然,颇具艺术韵味,演绎着大自然的灵秀与雅致。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19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20

  5.人物纹

  在漆器上描绘人物以及围绕着人物展示各种情节,在战国时代首开先河,到汉代时便出现了使用金箔在漆器上表现各种人物的现象。海昏侯墓的彩绘漆盒上,就有许多人物,有的拿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他们与众多动物一起,构成了生动的画图(图21)。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21

  这是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纪实金箔画,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绘贴金画。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人物的身上,还长着翅膀,这就是汉代传说中的羽人(图22)。羽人的形象是汉代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人物造型,通常是双肩生羽或以羽翼装饰的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是“羽人升天”。羽人也被称为神人、仙人。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羽人的记载,其内容都与不死的传说或神化的思想相联系。《山海经•海外南经》说:“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羽毛也。”洪信祖补注:“羽人,飞仙也,千岁不死,此虚图也。”汉代的《论衡》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还说:“好道学仙,中生毛羽,终以飞升。”这说明,汉代羽人的图案,寄托着人们升天、成仙的最大梦想。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22

  在彩绘漆器上贴金箔,从工艺上说至少有五个步骤:第一步,先把胎体打磨平整后,进行初步的髹漆,也叫髹底漆;第二步,再将金箔剪裁、镂刻成所需要的各种图案;第三步,利用生漆本身所具有的粘稠特性,将金箔图案粘贴到初步髹漆的器物上;第四步,继续在漆器上加髹与底色相同的漆,一般为数层到数十层,直到髹漆的厚度与金箔厚度相同甚至盖过金箔为止;第五步,髹漆晾干后,磨去金箔图案上的漆层,露出闪亮的金色。这一髹漆的传统工艺,被后世称为“金平脱”。

  三、漆器工匠的独特工种

  由于镶金、扣银、嵌铜等装饰,致使汉代的彩绘漆器制作更为复杂精细。围绕着这种高档次的彩绘漆器制作,在大汉漆器工匠中出现了更为细致的分工和更加专业化的工种。从出土的汉代漆器的铭文上看,越是贵重的漆器所涉及的工种越多,正如杨雄在《蜀都赋》中所说“雕镂扣器,百伎千工”。

  1.素工

  负责选料、制胎,以及在各种素胎骨上制作漆灰底的工序。漆器的胎骨可以分为木胎、夹纻胎、布胎、竹胎、陶胎、金属胎以及皮革胎等,其中以木胎居多。不同的器型往往采用不同的制胎技术和方法。像木胎,一般采用斫制、旋制、卷制等方法;像夹纻胎,一般是在薄木胎上加裱麻布,然后上漆成器;像布胎,一般是先以木或泥做成器形,成为内胎,然后以麻布或缯帛若干层,附于内胎上,待麻布或缯布干实后去掉内胎。这种制作方法也叫“脱胎”。总之,素工需要掌握的技巧是很多的。

  2.髹工

  髹字亦写作髤,也写作“髟”头“桼”底。可见髹是以“桼”为原材料。“桼”是漆的古字。《说文解字》对“桼”的注释为:“木汁。可以髹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凡桼之属皆从桼。”因此,髹工就是涂漆工。髹工涂漆只负责打底漆。底漆必须平整,并且颜色一致。一件精美的漆器往往需要打很多遍底漆,才能进入下道工序。那时的生漆从树上取下来后,需要髹工经过调和勾兑才能使用,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兑漆配料要恰到好处才行。这里面就需要很多经验和技巧。

  3.上工

  上工也叫柒工。柒与桼、漆同,指漆树或漆树上的胶汁。柒本是漆的异体字,后来借用作数字七的大写。因此,上工也是涂漆工。不过,上工与髹工还是有区别的:髹工只负责打底漆,涂层较少,是髹饰的最初工序;而上工则需要在底漆上继续进行涂漆,涂层较多。上工髹漆必须做到漆面无刷痕,色彩保持一致。海昏侯墓就出土了髹工、上工曾经使用过的工具(图23)。

大汉工匠:刘贺漆器金银铜饰的独特魅力

图23

  4.黄涂工

  又称为“铜耳黄涂工”或“铜扣黄涂工”,负责装饰鎏金铜耳或鎏金铜扣。为什么叫“黄涂”呢?因为在青铜饰件上鎏金,需要把黄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便牢固地附着在铜器表面,永不脱落。这种金属加工工艺称为“黄涂”或“涂黄”,也叫“火镀金”、“汞镀金”,或“涂金”、“度金”、“流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之一,发展到汉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许多贵族墓葬中都发现了精美的鎏金器物。在古代青铜饰件装饰中还有鎏银,其工艺方法与鎏金相近,只不过将黄金换成了白银。无论是鎏金还是鎏银,在操作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汞蒸发,很容易吸入人体内,造成脏器的损害,因此黄涂工的寿命都不长。由此可见,我国封建社会灿烂辉煌的文明,完全是先民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5.画工

  依据漆胎的造型和人们的实际需要,画工负责在漆器上描绘各种纹饰。从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上看,汉代的漆绘颜料的色彩十分丰富,包括黑、红、白、黄、赭等,有所谓“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之说。用这些单色的颜料,可以调出更加丰富的色彩。画工的主要技法包括线描、平涂和渲染,其中又以线描为主。汉代漆绘线条,以纤细为其特征。这种画法,是画工紧握笔杆,手力贯注到笔尖,中锋运笔,一丝不苟,每根线条从头到尾,气贯始终。所以绘出的线条既挺拔,又柔和,富有弹性。由于漆器品种繁多,器型又很复杂,作画的面有凸面、凹面、曲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还有椭圆形、半月形以及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形面,这就要求画工必须根据各种复杂器型的具体情况,因材施艺,绘制出适合的图案和纹饰。此外,画工们还要熟练掌握锥画、金箔画、戗金画等技法。应该说,秦汉时代彩绘漆器的那些画工们,才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油画”大师!

  6.丹工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铭文中,多处出现“丹”字,如“丹臾”、“丹犹”、“丹画盾”、“丹水笥”等。丹工,就是指涂朱漆的工种。秦汉时代的漆器主色调是黑与红:秦代尚黑,一般以黑色为底漆;汉代尚红,一般以红色为底漆。调制朱漆有很多颜料可选用,但是作为丹工,只负责用丹砂也称朱砂作为调制朱漆的原料。这种朱漆价格昂贵,基色沉稳,亮丽鲜艳,经久不变,调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朱漆的种类很多,并非所有的漆器都由丹工使用这种高档次的丹漆髹饰。

  髹工、画工,有时合称为“髹画”;髹工、画工、丹工,有时合称为“髹丹画”。可见,虽然工种很多,但有时可以由一个人承担,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7.清工

  作为最后清理的工种,包括修整、抛光、清除黄涂多余部分。制作彩绘漆器的重要一环,就是在荫室内促使漆膜干燥,这也是清工的工作。有时髹一遍漆就要放在荫室内干燥一次。一件漆器往往需要髹饰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每次都要进入荫室干燥,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8.造工

  造工排在工序的最后一位。《说文解字》注释:“造,就也。”由此推断,造工应该总其成,负责最后的收尾工作,只有经过造工才算完成彩绘漆器制作的全部生产任务。造工包括书写铭文、质量验收、成本核算等等,也包括监督、监察各种原材料的使用与消耗。

  在这些工种之中,髹工、黄涂工、画工、清工、造工,都与在漆器上镶金、扣银、嵌铜,配备各种金属装饰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汉代高档彩绘漆器的制作,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工种齐全,工序相接,工艺完善,盛极一时。

  四、漆器装饰的独特见证

  秦汉时期,漆器在人们生活中逐步取代青铜器,占据了重要地位。正如《盐铁论》中所说:漆器是汉代“养生送终之具也”。但用贵重金属装饰漆器,尤其是施以豪华的镶金、扣银、嵌铜工艺,却兴盛于西汉中期。可以说,海昏侯墓出土的这批带着光彩夺目金银铜饰的漆器,见证了汉代由俭入奢的历史进程。

  汉代建立之初,由于连年的战争与匈奴不断的袭扰,国力并不强盛,社会凋敝,物资匮乏,甚至出现了“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现象,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积蓄,连皇帝出行必须乘坐的驷马车,都找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至于其他文武官员只能乘坐牛车。

  在这种状况下,从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一直到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都奉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朝廷上下为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提倡节俭,带头勤俭办事,形成社会节俭的良好风尚。据《汉书•贡禹传》记载,“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女不过十余,厩马百余匹。孝文皇帝衣绨履革,器亡(无)琱文金银之饰。”绨,指质地粗糙并且很厚的丝织物;革,指去了毛的动物皮;琱(diāo,音凋),指刻镂、装饰。也就是说,皇帝穿着用粗糙丝织物做成的衣服,用动物皮做的鞋子,所用的器物上没有绘制的花纹,也没有金银之类的装饰。据说,汉文帝建造陵墓时规定“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即随葬品都用陶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针对当时社会淫侈之风露头的趋势,汉景帝严厉指出:“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源也”。由于汉初的几代皇帝带头躬行节俭,满朝文武和各级官员大多都比较清廉俭朴,爱惜百姓,在社会上形成了以节俭为荣的风尚。

  但是,自从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大大增强的汉代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之后,社会上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起来。正如《汉书•贡禹传》记载:“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盛,臣下亦相放(倣)效,衣服履绔刀剑乱于主上,主上时临朝入庙,众人不能别异,甚非其宜。……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这种乱象反映到器物上,就是竞相攀比的奢华,毫无节制的挥霍。据《盐铁论》记载:“今富者银口(扣)黄耳,金垒玉锺。中者舒玉贮器,金错蜀杯。”这说明,那时使用的彩绘漆器都装饰着黄金、白银、青铜、美玉。《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服官是为皇帝制作服装的,因在齐地,故称“齐三服官”。过去齐三服官向皇宫输送的衣物不过十木箱,而现在为齐三服官做工的有上千人,一年花费数万钱。又载:“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代的蜀郡成都、广汉皆有工官,主作金银器,包括漆器上的扣金、扣银等,每年的花费达到五百万钱。三工官是指主作漆器的考工室、右工室、东园匠,均归少府管辖,他们每年要花费五千万钱。就连少府管辖的东西织室,每年也要花费五千万钱。贡禹曾经见到皇帝随意赏赐给臣下的酒杯和食案,“尽文画金银饰”。

  现在人们很难理解当时的奢华程度。生活在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过:“漆千斗,比千乘之家。”还说:“陈、夏千亩漆”,其人与“千户侯等”。意思是,有千斗漆的家庭,是与千乘车马的家庭同等富裕;有千亩漆园的家庭,是与千户侯的家庭地位相当。《盐铁论》说得更具体:“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还说“夫一文杯得铜杯十”。即一件绘有纹饰的漆耳杯相当于十只铜耳杯。那么,铜耳杯的价格是多少呢?《秦汉金文录》所收永元六年(公元94年)铜熨斗铭文中自称“直四百”。铜熨斗比铜耳杯大,但制作不如铜耳杯精。姑且据此推测铜耳杯之价为三百,则十只铜耳杯值三千,因此,一只漆耳杯就值三千钱。这笔钱在东汉时可以购买一亩地。可见,在西汉时期金银铜饰的彩绘漆器中,凝聚着数不尽的社会财富!

  成由勤俭败由奢。自从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先后继位之后,这股奢侈之风根本煞不住,并且愈演愈烈。表面上的“昭宣盛世”,其实浸透、蔓延着奢华、享乐、腐朽、没落之势。正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此,一个蒸蒸日上的西汉社会,开始在奢靡腐败中走向衰落。海昏侯刘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积累的大量社会财富,包括那些金银铜饰的彩绘漆器带入了坟墓,从而见证了西汉由俭入奢、由盛到衰的历史进程。

  2018年8月15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髹饰录解说(王世襄)》、《战国秦汉漆器研究》、《秦汉器物文化拾英》、《中国古代漆器艺术》、《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