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盘点年度重大科学新闻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入选(新华社)
2019-12-25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莹)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文盘点2019年重大科学新闻,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谷歌宣布成功演示“量子霸权”、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探访小行星“龙宫”及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入选。
凝望深空
2019年,人类加快迈向深空的步伐。
新年第一天,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天体“阿罗科斯”(曾用名“天涯海角”),完成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次星际“邂逅”。
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2月和7月,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两次着陆小行星“龙宫”并采集样本。
4月,“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发布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该成果汇集全球多国超过200名科研人员的努力。
火星探测也亮点纷呈。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4月首次捕捉到“火星震”,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探测到“地震”;美国“好奇”号火星车6月测得登陆火星7年来的最高甲烷浓度,随后发生的浓度骤降仍有待科学解释。
计算“奇迹”
2019年,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的信息技术发展迎来里程碑。10月,美国谷歌公司领衔的团队宣称成功演示“量子霸权”,使一个包含53个有效量子比特的处理器花费约200秒完成当前最强超级计算机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如果这一说法获得证实,那么这将是量子计算发展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一步。未来这一领域的突破将有助解决材料、医药、密码破译等领域的复杂问题。
信息科技领域标志性事件还包括一系列人工智能研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与脸书公司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Pluribus在六人桌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多名世界顶尖选手;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星”在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2”中超越99.8%的人类玩家,在游戏的人族、神族和虫族排名中均达到最高的“宗师”级别。
此前人工智能在“战略性推理”方面取得的成就限于围棋等二人游戏,而新成果表明,在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多人战略游戏中人工智能同样能打败人类。
病毒挑战
2019年,一些致命病毒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这一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肆虐。此次疫情起于2018年8月,已造成逾2000人死亡,严重程度仅次于2013年至2016年夺走1.1万余人生命的西非三国埃博拉疫情。
好消息是,抗埃博拉药物和疫苗取得了突破。一项在刚果(金)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名为REGN-EB3和mAb114的两款新药能显著降低埃博拉患者死亡率;一款名为Ervebo的疫苗11月在欧盟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全球首款正式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
艾滋病治疗也重现曙光。3月发表的一项成果显示,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18个月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可能成为继“柏林病人”后成功摆脱艾滋病病毒的第二名病人。
伦理争议
2019年,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些研究引发伦理争议。
美国耶鲁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在猪死亡数小时后取出猪脑,并通过模拟猪脑血液循环在细胞层面恢复某些循环和神经功能。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恢复与意识和认知相关的脑活动,但仍引起科学家“有无必要重新定义脑死亡”的争论。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伦理法则是不能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超过14天,但关于是否允许人类胚胎发育到更晚阶段的争议从未停止。为了“绕过”14天限制,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培育了一个“人造胚胎”,并用它模拟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
《自然》杂志认为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新闻还包括全球气候治理、美国政府停摆及英国“脱欧”对科研影响以及反科研领域性别歧视和霸凌等。
美《科学》杂志评出 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
美国《科学》杂志19日公布其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当选头号突破。这张照片“主角”是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多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
另外9个年度科学突破是:
青藏高原的古人类:中国、德国等研究人员发现,在青藏高原一处洞穴内发现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表明早在16万年前,这种早期智人已出现在青藏高原并适应了那里的高海拔环境。
谷歌宣称成功演示“量子霸权”:谷歌称一个由53个有效量子比特组成的处理器用约200秒完成传统超级计算机约1万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但业界对此存疑。
改善儿童营养不良:肠道微生物不够成熟,导致营养不良的儿童在补充营养后仍难以恢复。研究发现,一种由鹰嘴豆、香蕉、大豆和花生粉组成的补充剂可改善肠道微生物。
“小行星撞地球”新证据:从墨西哥近海海底撞击坑采集的岩石,“记录”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糟糕一天”。
迄今探测的最遥远太阳系天体:“新视野”号探测器拍下“阿罗科斯”(曾用名“天涯海角”)图像,有望提供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线索。
古生菌或为人类终极祖先:日本科学家在一种培育的古生菌中发现了此前被认为仅在真核生物中存在的基因,为研究人类的终极祖先提供线索。
囊性纤维化新药获批:美药管局批准治疗囊性纤维化的新药Trikafta,但每年超过30万美元的药费令人生畏。
抗击埃博拉病毒:两种试验性新药可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存活率提升到大约70%,其中血液中病毒含量较低的患者存活率可提升到90%。
人工智能在多角色游戏中获胜:人工智能Pluribus在六人桌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多名世界顶尖选手,突破了人工智能仅能在国际象棋等二人游戏中战胜人类的局限。
(记者周舟)新华社华盛顿电
英《自然》杂志展望 2020年重大科学事件
英国知名科学杂志《自然》20日在线发表文章,展望了2020年可能会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中包括多个国家的火星探测任务,还有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等。
文章首先关注的是航天探索。2020年,多个国家将开展火星探测任务。美国航天局计划将下一代火星车“火星2020”送往这颗红色星球,它将收集岩石样本,并计划将样本送回地球。中国也计划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如果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俄罗斯航天器也会把欧洲航天局的火星车送往火星。
除了探测火星,中国在2020年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按计划,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将在2020年把采集到的小行星样本送回地球;美国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也会在小行星贝努上实施采样作业。
还有一些重大项目可能会产生新的重要数据。在今年因为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而备受关注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预计在2020年发布新成果,这次可能是关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欧洲航天局的“盖亚”探测器将会更新银河系的三维图谱,让科学家能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则会争取获得更多资金,以推动新一代大型对撞机项目。
气候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发布一份有关地球工程的重要报告。地球工程指对地球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这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在明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也需要继续推动落实《巴黎协定》。
其他可能在2020年对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还包括:合成酵母技术的新进展、美国大选、利用动物培育人体器官以用于移植的研究将取得进展、针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种新技术将进行测试、一种疟疾疫苗将开始临床试验等。
(记者张家伟)新华社伦敦电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