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述智者先贤 传优秀文化( 江西日报)

2019-12-20

万明华以先贤们的“为学”“问道”为核心,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先贤的“人物素描”。 本报记者 张 衍 摄

《为学之道——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 万明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报记者 张 衍

  中华民族有崇尚勤奋好学、实践磨炼的优良传统。从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江泌“映月读书”等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勤学精神的崇尚;从“孔颜乐处”到“格物致知”,再到“事上磨”等,都显示出人们对修炼之境的追求,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核心学养”。“核心学养”,也就是“学习者关键的修养”和“学会学习”。那么,我们应以谁为榜样,又该如何学会修炼呢?

  12月14日,出版传媒人万明华携新书《为学之道——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做客江西新华文化广场第19期新华大讲堂,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中国先贤们的人生成长、为学之道,带领读者们走近先贤,与先贤对话。观照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探索青年成才的规律,万明华引导读者从先贤那里学习如何不断向外追寻和向内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新知与体验。

  “天赋潜能是成才的先天基因,家风家教是成才的丰厚沃土,理想信念是成才的思想保障……”活动现场,万明华迫不及待地与读者分享人生成功成才的十个因素。他将这十个因素对应在父母世界、自我世界、个人与外界融合的世界和未来世界中,并以此为论点,详细剖析了李白、钱穆、欧阳修、梁漱溟等名人学者的成功要素,令在场读者受益匪浅。

  谈及如何修炼,万明华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为例,讲述应进行主动式修炼,他认为先天不足完全可以靠后天弥补,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万明华认为,立德修身是修炼的前提条件,他以叶圣陶为例,指出学习的根本和最高目标就是学会做人,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如果不在德行上扎根,终无是处。而勤奋刻苦是修炼的必备因素,比如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三年不窥园”。万明华将这些称之为在个人世界里的“死磕猛打,勠力奋进”。

  此外,万明华说,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必须与周边的世界、周边的人搞好关系,这就是他所强调的“第三重境界”——社会化的修炼,名师、方法和实践都是必然的路径,“只有把自己摆在人群中去磨炼,与他人磨合,与事磨合,与现实磨合,与理想磨合,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动现场,万明华还与读者分享了写作过程中的苦恼。他说,如何将高深的理论与大众的接受结合起来,并找到跟时代对应的话题,为此花费了他不少时间。如在写到孔子的“正名”思想强调社会责任分工的积极意义时,他联想到“如警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消防员有灭火救灾的责任。但有一些政府官员,常常以百姓的‘父母官’自居,想凌驾于百姓之上。当他们作威作福时,就违背了‘正名’的原则。”浅显易懂中,万明华勾连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养史。

  “我们观照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就是在与先贤进行深度沟通与真诚对话。当我们沉醉文本,与先贤们灵魂相击,心灵相叩之时,我们或许可以体验到他们的修炼过程,领略到他们的精神风采,参悟到他们的为学之道。假如有的青年朋友,通过品读本书,能够在心田播下立志成才的种子,这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万明华如是说。

  《为学之道——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是一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性读本,也是一部中国先贤核心学养的简史。本书重点选取了中国历代四十九位往圣先贤,择其道德修养、学术思想与治学方略的精髓,即“核心学养”,钩玄提要,探赜发微,叙事与论述结合,对往圣先贤的人格、人品和学问、学法进行了描述与阐释,鲜活地再现了群贤为人为学的大家风范,凸显了他们富有东方特色学习思想的内在特质,并揭示其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与影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