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了美好新世界 ——读杨少衡长篇小说《新世界》(人民日报)

2019-12-13

  在当今红色题材写作潮中,杨少衡长篇小说《新世界》(作家出版社)可列入佳作阵容。作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于闽南一带的反特剿匪故事,具体场景、事件、人物都有一定真实依据,而且作者父亲曾在该地亲身参与同大股匪帮的战斗,作者对这段历史怀有特殊感情。不过,素材仅仅提供一定创作基础,丰富强大的创作生发使作品最终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该作品主人公侯春生原型是一位侯姓区长,当年为保护公粮牺牲在土匪枪下,临死前将手枪拆卸塞进水中石缝。小说除了展现主人公事迹,还通过描写生活细节,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力量。小说主人公侯春生工作之余酷爱吹口琴,乃至于全篇琴声不绝如缕。这琴声,是一个不惧牺牲的年轻干部奏响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那是一个新的理想的世界,值得为它献身。所以,《新世界》是一部记录革命和革命者初衷的长篇小说,这种初衷是美好和洒满阳光的。

  应该注意到,侯春生这一革命者形象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新人物形象。侯春生对敌斗争坚决勇敢,义无反顾,同时心地善良温暖,不肯轻易怀疑人、冤枉人,处处替他人着想,为救助孩子和弱者不惜出生入死。在反特形势下,当地出现两个“特嫌”人物,一是前国民党军事科长连文正,近来两次接触过特务分子,但矢口否认;二是带着孩子从外地流落至此的女子徐碧彩,包裹里放有手枪,也曾去找过连文正。侯春生与他们非亲非故,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一再为他们辩护,这在当时是冒有极大风险的。作者于此塑造了一个可敬可亲的革命者形象。事实证明,徐碧彩确实无辜,连文正当时也确实尚未投向敌对阵营,只是后来犯下严重罪行。在最后时刻,连文正下令枪杀侯春生,但还是被侯春生的人格力量震撼,放弃屠杀百十号运粮民工的计划。侯春生的选择体现出革命的初衷是为了人民,为了人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小说通过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揭示出新世界必然要代替旧世界的历史规律。

  力求写出革命者的鲜明性格和丰富情感,是作者自觉实践的一种美学努力。侯春生口琴技艺并不好,熟人们也喜欢拿他打趣,小说在这些细节之处营造出有趣的修辞效果,增添主人公的亲切感。连文正是小说中另一个颇具新意的角色。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敌特分子、反动分子,在新旧政权更替之际,也曾有长时间的徘徊和自我挣扎。他意识到旧政权的覆灭无法避免,因此身为旧军事官吏留在解放区,积极协助解放军化解国民党军伤兵群体造成的威胁,帮助侯春生救下“小猴子”等人。然而,最后为了与儿子“胡萝卜”团聚,他还是重返反革命阵营,走上不归之路。连文正跌宕的个人命运折射出历史进程中错综复杂的一面,丰富了小说的戏剧性和思想余味,引发读者思考。

  《新世界》一大阅读魅力来自其迷宫般的故事结构,作者为形成这一结构倾注不少心血。实际上,作品中敌机轰炸、土匪出没无常、母亲为保护儿子丧生、干部牺牲在河中、大庙里聚集伤兵、特务空投、抢粮事件等,皆为当时当地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作者尽可能打捞这些历史细节,使之成为小说基础,以增强作品纪实色彩和信服力。与此同时,作者又精心设置和挑拣悬疑线索,激发读者好奇心,甚至终局也未化解谜团,留下悬念。能够把这样一部以史料为基础架构的作品写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体现出作者缜密的逻辑能力、不俗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新世界》结构的用心成就其历史探寻的深入,历史探寻的深入又成就其对精神高度的攀登,从而真正写出前辈们创造、迎接新世界的万丈豪情与精神光芒。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