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力推进生猪复产增养(江西日报)
江西五丰定南牧业生态猪场 |
正邦生猪屠宰加工车间 |
新建成的味央高安猪场 |
铜鼓县华裕公司种鸡舍 |
泰和县区域性生猪运输车辆清洗调度中心 |
生猪国外引种检疫 |
今年以来,受环保整治、非洲猪瘟疫情、严重洪涝灾害以及猪周期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我省和全国一样,生猪产能较大幅度下降,生猪价格上扬,市场供应紧张,生猪生产形势严峻。
江西是生猪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年调出生猪1000万头以上,位居全国第二位。面对全国范围的生猪产能下降,我省以国家猪粮安全为己任,主动扛起恢复生猪产能责任,提出“在全国率先恢复产能、实现新的发展,为全国生猪供应作贡献;2019年至2022年,力争每年生猪调出量达到1000万头以上”的目标任务。
我省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处理好养殖与环保、生产与防疫的关系,加快推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全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目前,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生猪生产出现了积极变化,今年9月,全省生猪产能扭转下滑势头,逐步恢复,全省各地新建、改扩建养殖场1259家,其中已完成建设463家,新增母猪8.6万头,新增产能200万头。
1
压实责任,切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猪稳产保供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调度部署生猪复产增养有关情况。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加快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着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等六个方面共21条政策措施。成立了全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统筹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生猪生产发展责任考核机制,将生猪生产发展目标分解到市、到县,逐级考核。省政府督查室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开展明察暗访,进一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2
落实政策,充分增强养殖信心
——推进各项政策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密切与有关部门协作,制定印发了扶持生猪生产系列文件,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在用地(林地)和环保政策方面,制定下发了关于生猪养殖用地(林地)政策措施和超范围划定禁养区情况自查方案,完成了禁养区排查和调整工作,为生猪养殖腾出发展空间;在金融保险方面,探索抵押担保模式,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场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难问题;在生猪运输方面,加强了指定通道和省际设站建设;落实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运输和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加快国家政策项目落地。着力抓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13亿元,重点用于生猪复产增养和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着力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落实20个生猪大县项目资金3.9亿元,重点用于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造。着力抓好种猪场、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落实,为225家生猪养殖企业发放贴息2254万元。认真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资金2300万元,对规模场新建、改扩建,以及禁养区搬迁、异地重建等予以优先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安排生猪生产扶持资金约3亿元,用于非洲猪瘟防控、省级生猪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兽医实验室和基层防检疫设施设备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临时检查站、生猪生产临时救助等。近期,又制定了种猪场种猪、商品猪场新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追加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55亿元,下达种猪引种任务3万头、能繁母猪引种任务30万头。
3
明确目标,全力推进生猪复产增养
——强化顶层设计,为复产增养明确行动纲领。制订了《全省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方案》,明确细化了生猪复产增养目标任务,严格把守“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两个基本条件,紧抓“消毒净化、改造提升、新建扩能、补栏增养、龙头引领”五个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强化技术服务,做好与规模猪场的对接帮扶,尽快实现生猪生产有序复产,增养成功。
——强化非洲猪瘟防控,为复产增养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压实责任,狠抓消毒灭源、监测排查、调运监管、屠宰监管等关键防控措施。结合秋防集中行动,组织实施“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全面推进32个生猪大县社会化畜禽运载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加强监测排查,今年共排查养殖场户等场所240万个(次),开展生猪调运及屠宰环节检测5.4万份。加强调运监管,对违规调运生猪、生猪产品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共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案件834件、违法违规经营加工猪肉经营单位596个(次)、不合格猪肉产品59.2吨,关停不合格小型屠宰场点338家。
——强化培训指导,为复产增养提供技术支撑。广泛开展政策技术培训,编印发放复产增养技术手册和生猪生产政策汇编2万册,省级已组织开展3期集中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并派出专家组深入各地,开展巡回培训指导,已培训人员4000人次。为及时掌握各地推进生猪复产增养情况,在前期执行规模猪场生产月报制度的基础上,自9月24日起,又启动了生猪复产增养情况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复养动态。
——强化龙头带动,为复产增养注入强大活力。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省里对接10家大型养殖龙头企业,加强跟踪指导服务。积极引进新希望、精气神、牧原等一批大型生猪产业集团落户江西。支持正邦、双胞胎、温氏等企业以收购、入股、合作、代管等形式,引领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加快复产增养。9月份以来,已有温氏、加大、新希望、精气神、德康农牧等一批生猪产业集团在全省各地签约项目10多个,建设规模年出栏生猪400万头。如温氏在大余、会昌、余干已完成项目签约,规划出栏生猪130万头;德康农牧在宜春市建设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出栏生猪200万头。双胞胎集团签约合作农户300余户,新建、改扩建一大批规模场,新增生猪存栏近60万头,全年有望增加出栏40万头。
4
多措并举,筑牢养殖生物安全屏障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确保生猪复产增养取得实效。
——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全省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大幅提升基层畜牧兽医体系防疫检疫和公共服务能力。督促各地采取内部调剂、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配齐配强官方兽医力量,保障基层防检疫人员正常工资待遇,使基层防检疫人员引得进、留得住。组织开展全省兽医实验室能力评估,全面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深入推广动物强制免疫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强化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全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等13种优先防治动物疫病全面监测。加大对养殖密集区、活禽交易市场和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力度。组建省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队。根据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会商,加强动物疫情形势分析及预测预警报告,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落实农业农村部有关加强生猪检疫及调运监管政策。强化监督检查,强化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充分发挥全省79个省际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作用,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做好验证查物和防疫消毒工作,严防疫情从公路运输环节扩散蔓延。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交通现状、动物疫病防控需要,以及与周边省份指定通道的衔接,在全省设立27条生猪及生猪产品入省指定通道。
5
统筹推进,保障畜牧业绿色发展
一手抓复养,一手抓环保,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规范禁养区划定管理。江西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省份,始终坚持规划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行动,整体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面对生猪产业发展新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主动作为,化“堵”为“疏”,依据国家政策,配合生态环境部门,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全省各地相断总结推广了一批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6.5%。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生猪养殖污染状况持续改善、趋势得到实质性扭转。
——完善粪污处理利用工作制度机制。为探索畜禽养殖粪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强化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产学研有机结合,各地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创新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出台了《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落实沼气发电上网、生物天然气入网、沼气和生物天然气退税政策、农机敞开补贴等国家政策。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我省扎实推进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全覆盖。项目已完成投资7亿元,支持近5000家养殖场户改造升级。全省已建成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项目31个,日处理能力为233吨。同时在万年、余江、新建和东乡等4个县(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循环农业试点,在南昌、修水、南丰、信丰、赣县、渝水、遂川、铜鼓、袁州等9个县(区)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试点。
——探索第三方处理利用途径。我省先后在定南、新余等地,积极探索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利用,开展有机肥加工、沼气发电,集中供气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三方处理模式。据统计,我省现有20多家畜禽粪污第三方治理机构,2018年共收集处理粪污100多万吨。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为全省畜禽粪污治理工作注入新的动能。
6
多元发展,大力支持猪肉替代品生产
——加快发展牛羊产业。在猪肉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扬的情况下,我省家禽产品和牛羊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猪肉替代作用。在实施母牛扩群增量、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等项目基础上启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行动,通过省级财政扶持和省级牛羊产业体系技术指导,加快牛羊品种改良和草畜配套示范,草地畜牧业蓬勃发展,牛羊规模养殖比重、牛羊肉在肉类总产中比重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牛羊标准化示范场和品牌企业,如高安裕丰农牧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建成肉牛屠宰加工线;江西省仙姑寨牧业有限公司“桃花牛”牛肉获得有机认证,出口日本,以及中国港澳地区。前三季度,全省家牛出栏80.5万头,羊出栏96.5万只,分别增长3.4%、7.1%,牛肉、羊肉分别增长5.4%、7.4%。
——做大做强家禽产业。以现代水禽产业、地方鸡品牌建设等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优质家禽生产,蛋鸡生产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德安、南城蛋鸡产业集群,提高了我省鸡蛋自给率。蛋鸭笼养等技术模式推广走在全国前列,主动适应环保新形势。地方鸡品牌效应初显,泰和乌鸡荣获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崇仁麻鸡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宁都黄鸡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荣获“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蜂、肉兔、肉鸽等特色畜牧业,九江肉兔、丰城鹌鹑、进贤肉鸽等特色畜禽深受市场欢迎。我省被列为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项目实施省份,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新增蜂产业体系,创建“中华蜜蜂之乡”3个,从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产品推广等方面积极树立蜂业大省形象。
(汪 江/文 本版图片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