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得以“接力” 创建才有“动力”(江西日报)
在朋友圈收获一个好友点赞,都能令人开心。因为一个小小的文明之举,就收到来自陌生人的点赞,怎能不激起心中的涟漪?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南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向前推进,大家惊喜地发现,礼让斑马线日益成为许多南昌驾驶员的自觉行为。于是,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车辆主动停在斑马线一侧等待行人通过的时候,常会有行人自发地向司机伸出一个点赞的手势。那一刻,司机们的心里都是暖暖的;那一刻,大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明之举;那一刻,文明更在市民当中得到了“接力”。
文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宪法和法律、规章制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系列行为举止。它不仅折射出每一个人的自身素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文明的不断“接力”,来不断影响着更多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常说要在城市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提升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其实就是要让文明在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接力”中,形成一张快速扩张的正能量传递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文明的“接力”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看到,当车辆主动礼让行人,总有少数人过个马路磨磨蹭蹭,完全不在乎礼让者的感受;当志愿者冒着风吹日晒引导交通,总有少数人不顾劝阻,强闯红灯;当社区群众齐心协力把一个个背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总有少数人我行我素,乱抛垃圾……
这些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从个体上看是阻断了一次对文明的传递,但如果聚合起来,就会对整个文明传播造成巨大的破坏。
当前,在南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遇到的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社区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难点问题,表面上经常反弹,管理不易,实质上则是有少数市民一边把享受文明当成“天经地义”,一边却把传递文明“高高挂起”,环境好了不爱惜,环境差了光吐槽。笔者曾在南昌一县区采访文明创建时看到,一条刚改造完成的背街小巷,已是处处污渍。原来,在改造过程中,就有少数人视若无睹,仍然损害环境,结果再次形成“破窗效应”,让更多的人加以效仿。最终,一些付出都像这样打了折扣,并进入“整治-损害-整治”的反复较量。
每个人都是文明的受益者,每个人也都是文明的传播者。如今,南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积极变化越来越多。为此,市民们在享受环境的改善之时,在接受文明的照耀之时,能否把文明的“接力棒”更好地传递出去,既是折射文明创建群众参与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文明城市创建能否持续深入下去,形成常态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要让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和行动,从个人到政府,再到舆论,都要付出努力,并形成一股合力。
从个人角度来看,大家都要认识到,文明“接力”并非高不可攀,也不一定都要投桃报李。比如,当大家看到有汽车在斑马线主动礼让时,即使不想伸手点赞,那么,在身体允许时做到快步通行,在身体不佳时摆手示个意,都是对礼让者的一种尊重。当大家看到周边环境改善的时候,能做到“口下留德”不乱吐痰,“手下留情”不乱丢屑,也是一种对文明环境建设者的回报。多想一想奉献文明的不易,多思一思收获文明的快乐,文明就会影响自己的行为。
从政府层面来看,虽说文明“接力”大多是举手之劳,但要让每个公民都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绝非易事。怎么办?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文明创建说到底是一项打动人心的“民心工程”,只要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创建为了大家,创建做进了心里,文明之花就同样能绽开在“荒漠”之中。有一位基层社区主任,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社区有个居民总爱打赤膊,社区免费发放文化衫他也不要,坚持我行我素。但当社区环境改造最终让他生活变了样,他不仅要了文化衫穿,而且逢人就借文化衫上宣传口号,动员大家一起来做文明人。由此,可以看到,要让文明不断“接力”,南昌必须坚定创建为民的初心不动摇,坚持“全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理念不放松,把大力提升群众福祉、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面发动群众参与,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从而调动起大家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舆论导向来看,要像宣传和鼓励文明行为一样,把群众当中进行文明“接力”的点滴之举,都放到聚光灯下,进行大力的褒扬和广泛的宣传,使弘扬文明光荣、传递文明也光荣的思想,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让传播文明的人坚定了信心,感受文明的人找到了方向,最终推动整个市民群体的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文明要共享,更要共建。当文明来到你的面前,请为文明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