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人民日报经济版头条关注:江西高标准农田管精护细(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2021-01-27

核心阅读

江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不断提高建后管护水平,促进建管并重、管用结合。

探索管护长效机制,拓宽管护资金来源渠道,注重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江西保障农田设施精细管理、长效使用,推动粮食产能不断提升。

春节临近,赣鄱大地农田水利冬修一派繁忙。驱车行进于赣西山间,一块平整有序、集中连片的油菜田忽地映入眼帘,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2017年省级统筹整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高度重视建后管护,努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建管并重、管用结合,保障农田设施精细管理、长效使用、抗灾防灾,粮食产能不断提升。

2017—2020年,江西全省省级统筹整合按亩均3000元的投入标准,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1179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下达的1158万亩目标任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17万亩,目前建设任务提前下达、地块落实有序推进。

探索

建立管护长效机制,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

天蒙蒙亮,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花门村村民彭文开就起了,骑着电动车来到田里,一丝不苟地巡起了自管的千亩高标准农田。沟渠淤泥、垃圾堆堵……逢冬修或农忙,彭文开每天的生活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启。

作为花门村19名管护员之一,彭文开主要负责高标准农田建后的日常清淤、水利设施应急维修、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自己负责管理的标段设施完好、良性运行。“一个月500元工资,不白拿。”

安福县位于江西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全县山地占七成。以往一亩地种一季稻,收成不过600斤。从2017年开始,花门村建成高标准农田近两万亩。

“地块平整连片了、排水灌溉顺畅了、机耕道路拓宽了……现在种地和过去可不一样了!”彭文开和朋友一起承包了210亩地。经过土地平整和精细管护,整饬有序的良田能一年三产,两季稻外加一季油菜。“以前到了冬天,地都闲着,现在我们正打造油菜花海!”

“如今,又当承包户又做管护员,改造后农田每亩增收近500元,一年工资6000元,一年收入五六万元,还能照顾家里。”彭文开直言,“日子过得舒坦!”

近年来,安福县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长,实现“网格长制”全覆盖、无盲区。

如今,县财政每年安排管护经费360余万元,加上整合一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结余资金及村集体公益性资金,通过优选管护员,明确管护责任、内容、时间、频次,制定管护标准,加强绩效考核,管护成效不断显现。

推广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确保管护源头活水

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去年遭遇洪水灾害,房屋受损严重,而现在一座座红砖房又重新拔地而起。被洪水淹过的高标准农田,损毁的灌溉渠、机耕道、提灌站,都已修缮完毕,补种的油菜迎风摆动,等今年春天花开。

在树下村,一条长1.6公里的现浇灌溉农渠横贯南北。这条水泥沟渠,因洪水冲刷,外层护坡一度损毁严重。“当时想着等洪水退了,就赶紧修!不然两边的水泥塌了,渠就倒了!”沙湖组农田管护员袁和生告诉记者。而修这个渠,至少需要20万元,对村集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树下村解决资金难题的,正是永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的“EPC(工程总承包)+管护”模式。

作为鄱阳湖平原重要的产粮基地,永修全县耕地面积约52万亩。截至2020年底,永修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6.35万亩,规划到2024年建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管护工资、应急管理资金、设施维修资金,全县每年至少需配套476万元。

如此大的开销,成了像永修这样的农业大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瓶颈。仅靠财政资金兜底,很难实现目标,必须创新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们尝试在招投标中落实管护经费,过去两年项目建设采用‘EPC+管护’模式,解决了建后管护资金来源问题,真正实现建管一体。”永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戴熙良说。

所谓“EPC+管护”模式,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政府与工程承包方约定:如果承包方超额履约,即新增耕地出地率达到约定标准后,超过约定标准部分的新增耕地收益,承包方可享受收益分成,同时返还部分收益给高标准农田项目部,作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资金。

2019年,永修县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标单位江西中煤水利水电有限公司超额完成新增耕地面积1073.29亩,公司在获得收益分成的同时,返还900万元给高标准农田项目部作为建后管护资金。“仅这一项就可满足全县未来两年的管护需求。”戴熙良说。

此举,既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新增耕地出地率不高和建后管护资金落实难的两大难题。

与此同时,江西省积极构建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渠道,允许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作为管护资金的重要补充,并从2020年起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了省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引导性奖补资金。

统筹

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凸显综合效益

走进永修工业园谷稼米业有限公司,巨大的现代化粮仓矗立眼前,一辆辆解放牌卡车把收购的稻谷送入机器,脱粒、烘干、拣选……2018年,九江谷稼米业有限公司入驻永修工业园,两年时间里,永修香米逐渐打出了品牌。

大企业入驻也反哺了永修县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谷稼米业所收购优质稻一度达到1.82元/斤,每斤比市场价高0.15元。

“高价收购,主要看重稻米的生产环境,希望咱们永修香米品牌打得响、站得住。”谷稼米业副总经理周振华说道。

坚持龙头带动,立足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是江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提升综合效益的一条路子。

同时,建设生态农田、提升生态效益,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安福县赤谷乡赤谷村高标准农田里,一段由六边形空心砖砌成的沟渠护坡干净齐整,砖头缝里冒出几株小草,给田间小生物们留足了生存空间。“这种生态护坡既美观又环保,全硬化的沟渠承外力易塌,空心砖有助于稳坡护水土,促进农药化肥沉降,方便后期管护。”赤谷村党支部书记王涛霖介绍。

2019年起,安福县洋溪镇依托两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百里金花走廊”,办起了油菜花节。在后续发展中,洋溪镇还将把高标准农田管护与全域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

未来,江西省还计划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建后管护“田长制”试点。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处二级调研员陈卫军介绍,借鉴“河长制”“林长制”,该试点尝试从制度层面构建农田管理责任机制,逐级落实农田管护地方事权,有效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