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走了——追记江西省高院二级高级法官胡国运(新华社)

2020-07-12

↑2020年7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14版刊发。

▲胡国运身穿法袍照。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胡锦武、赖星)7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走了——追记江西省高院二级高级法官胡国运》的报道。

刚一开口没说几句话,你就感到他不善言辞,讷讷地甚至有些腼腆。但当聊起法律,他仿佛换了一张嘴,对法律条文、经典案例,如数家珍。

因为屡次将前来打招呼、说情之人拒之门外,他被一些人形容为“油盐不进”,不懂人情世故;而得到他公正判决的当事人,却纷纷称赞他为“铁面法官”,没有江湖气和铜臭味。

他就是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胡国运,25年来坚守审判一线,办案逾千无一错案。2020年5月6日,胡国运在办公室工作时手抚案卷溘然离世。众多人自发深情追思,称赞他一生饱含为民情怀,不舍公平正义。

“我敬往事三杯酒,岁月何曾可回头”

“我敬往事三杯酒,岁月何曾可回头。”在一次搬家整理旧物时,胡国运不禁感慨道。

1971年,41岁的胡林根带着包括儿子胡国运在内的一家老小被下放至南昌五星垦殖场,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这里,当时只有7岁的胡国运很早就见识了世间百态,饱尝人情冷暖。他能做的,只有拼命学习,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大学2000余名教师及家属,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五星垦殖场梅池村,建立起北京大学江西分校。

因时常与北京知青交流,少年胡国运心中就此播下了“到北京读大学”的种子。

胡国运兄弟姊妹7人大多只有小学文化,全家人节衣缩食供胡国运上学。1983年,他不负众望,考上北京大学。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法律专业。“法律”,在胡国运心中的分量分外厚重。对他来说,这是弱者手中对抗不公的武器,也是守护尊严的最后屏障。

未名湖畔的4年生活,不仅给了他知识的养分,更熏陶了他“耿介不阿”的人格。

临近毕业时,胡国运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放弃留京工作机会,他写信告诉家人:“江西现在比较落后,我要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

1987年,胡国运毕业后进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胡林根得知儿子的选择后非常高兴,他希望儿子能做一个像“包青天”一样的好法官。

多年后的一个夏天,已是江西省高院民二庭副庭长的胡国运和同事办案途中,路过南昌城郊的一处村庄。他们看到车窗外,烈日下,一位约莫80岁的老农,穿着凉鞋,正挑着两筐蔬菜到集市贩卖。这位老农就是胡国运的父亲,忠厚的他用劳碌、节省、倔强的一生,教会儿子做正直的人。

“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

在江西法律界,胡国运是公认的民商事审判专家,同事更是称他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

2016年初,胡国运担任庭长的民事审判一庭接手了一起大气污染纠纷案,一审法院在环境侵权损失数额难以鉴定的情况下,酌情判决污染者赔偿,受损方因数额过低而选择上诉。

面对这起此前没有先例的新型环境污染案,担任审判长的胡国运调阅案卷后提出,法庭可以根据当地林业部门在污染后提供的调查表,就污染苗木受损情况开展市场调查,从而计算损失额度,作为判决依据。

“我们有理有据地将污染造成的损失计算出来,终于让双方服判。”当时的合议庭成员陈幸欢说,这起案件被最高法院评为典型参考案例。

胡国运办案的严谨细致出了名。“判决书里的一字一句一标点,都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家企业的命运。”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年1月,胡国运受理了一起建筑工程纠纷案,案件争议标的4000多万元,矛盾深、专业性强,案卷材料堆起来齐腰高。因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开庭,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他开启在线审判模式。

“所有的证据材料、意见公开交流分享,案件得以高效审结。”代理律师邹玲说,胡法官不仅专业精湛,更通过公开、透明的审判方式让她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

拿到4万余字的裁判文书,案件当事人刘卫东感慨:“虽然部分诉求被驳回,但看完裁判文书,心服口服。我们做企业的最不希望碰上官司,如果碰上官司,希望多些像胡国运这样的法官。”

“身披法袍,我别无选择”

胡国运钟爱兰花,无论是在他的办公室,还是在家中,见到最多的除了书,就是兰花。

花如其人,其人如花。

因曾屡次将前来打招呼、说情之人拒之门外,胡国运被一些人嘲讽为“油盐不进”,而得到他公正判决的当事人,却称赞他为“铁面法官”。

胡国运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多年,所办案件涉及房产、地产等纠纷,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额动辄以亿计算,有的当事人想方设法动用各种关系打招呼,甚至对他进行人身威胁。

有一年,众人正召开法官会议研究一起涉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重大纠纷案件。

这时,胡国运的手机突然响了。一接通,对方就表明了身份,原来是案件一方当事人。

对方语带威胁,而胡国运只是淡淡地回应:“不管你找谁,不管怎么威胁我,这个案子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高院办的都是大案要案,来找关系的都不是一般人。”有人提醒他,太耿直,容易得罪人。

为了不让年轻法官受打招呼、说情的困扰,胡国运告诉他们:“所有案件按法律办,所有案外压力我来扛。”

在许多年轻法官看来,胡国运是那个始终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人。正如江西省高院立案二庭庭长龚雪林所说:“正是有了您的担当,让我有了坚持正义的底气。”

坚守正义,并不容易。曾有恶势力发短信威胁胡国运:“别把事情办绝了!我知道你女儿在哪上学,老婆在哪上班!”因担心女儿的人身安全,胡国运落泪了,但身披法袍,他别无选择。

2018年,女儿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让孩子去一家好点的律师事务所,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面对亲戚朋友的建议,胡国运直接顶了回去:“我今天开了这个口,明天岂不就要办亏心案。”

妻子刘新明说,胡国运脑袋就一根筋,磨了30年,还没磨圆。

“这些工资,农民工等不起”

在很多人眼里“不近人情”的胡国运,却始终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2014年,庭里接手了一起建筑工程案,由于部分程序瑕疵,按照惯例要发回重审。

胡国运了解案情后发现,案件涉及的400多万元工程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工资。如果全案发回重审,程序一走就是一年半载,农民工们等不起。在他的建议下,最终办案法官吴玉萍依法对部分事实先行判决,帮农民工提前拿到了工资款。

“他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弱势的群体,总想着他们的悲欢苦痛。”吴玉萍说。

在胡国运看来,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法官不仅要辨明是非,还应具备前瞻性,通过法律手段防止悲剧重演。

今年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一座酒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他由此想起,数年前,江西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但好在没造成人员伤亡。为此,他从4月份开始了相关案例的编撰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审判提供借鉴。

直至去世时,胡国运手边还放着一本翻开的要在今年5月11日进行法庭询问的案卷。

“弹指之间,年届五十……敬畏法律,坚守底线;力求公平,不欺弱势。”五年前,胡国运回顾自己法官生涯时这样总结道。

他说,正义的人生是幸福的。

他的去世来得太突然,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停止了呼吸。他就这样走了,像一朵晶莹的兰花飘落在赣鄱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