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江西新闻)

2020-04-27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江西新闻)

原标题: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写在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之际

江仲平

(一)

奔腾的历史长河,总有澎湃的精神力量贯穿岁月、逐浪前行。

90多年前,两支年轻的队伍带着中国革命的火种,在巍峨苍翠的井冈山胜利会师。于风云如烟的竹林深处,在阡陌纵横的乡村沃野,他们挥洒青春和生命,把星火撒播在这片红色的热土,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对于一场伟大的革命而言,燃烧,往往意味着为理想而牺牲、为他人而奉献。为了实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在枪林弹雨中战斗,“虽九死其犹未悔”。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0多年来,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色脉搏,一直强劲地在神州大地上跃动着。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把革命先烈的梦想变成现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当起的历史任务;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

一切现实的担当,皆来源于历史的责任。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对于江西来说,更是必须肩负起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一固江山奠基石,万千英雄洒碧血。“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不变的初心、不变的使命,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战场。

江西是“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征途上,25万余有名有姓的江西籍烈士留下了奉献牺牲的足迹,他们对于“创造新世界”的冀望,深深地融入我们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时刻指引着拼搏奋进的方向。

江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之前,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市、区)58个,其中,罗霄山连片特困县(市、区)17个、贫困县(市、区)25个,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在红土地上再次创造历史的荣光。

不忘初心、驰而不息,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鄱阳县、修水县、都昌县7个贫困县(区)宣布脱贫退出,至此,全省25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退出,标志着江西老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我省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不仅是4600万赣鄱儿女在时代答卷上书写的光辉一笔,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纪念历史,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消除贫困这一历史性跨越,必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

(二)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从历史的峰峦处回望,人们会更深刻地领悟,那些载入历史的成绩,莫不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沿着时间的轨道,追寻思想的火炬,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江西脱贫攻坚的实践历程;老区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眷顾。

忽如一夜春风来,201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革命老区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政策。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嘱托:“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对我省脱贫攻坚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必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更不能让老区人民掉队。”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充分肯定江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传递一股股温暖人心的力量,彰显着党的领袖对这片红土地深沉的爱、对老区人民真挚的情。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指导,为我省脱贫攻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为江西减贫事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牢记嘱托,我们切实把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大爱转化为奋斗的澎湃力量;感恩奋进,我们不断把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转化为发展的生动实践。

让思想的火焰指引方向。肩负起“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责任,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作为江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法宝和行动纲领,建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

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朝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省上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

随着江西25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全省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346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9.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综合保障脱贫措施不断健全落实,返贫致贫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东风浩荡起,千山万岭绿。行走在赣鄱大地的田野上,我们迎来了新的希望。

(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无论是井冈山市在全国贫困县中率先脱贫,还是全省最后7个贫困县(区)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它们不断攻克贫困堡垒的拼搏历程,正是江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成功缩影,映衬着全省上下在脱贫攻坚征途上探索创新、攻城拔寨的生动实践。

挺起“在脱贫攻坚上领跑”的实干担当,江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战略路径,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新模式、新平台、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补短板和促长效同步推进的新路子,创造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确保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激活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消除贫困的关键所在。产业扶贫“强筋骨”、教育扶贫“断穷根”、精神扶贫“添动力”,贫困群众就能从自立走向自强。

聚焦可持续发展,创新性提出“三变三创八合”建设路径,激活产业结构大调整,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瞄准“能力贫困”,在全国首创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强化“四项保证制度”,筑牢小额信贷“安全线”,具有江西特色的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被转发全国借鉴;打造防范返贫的“铜墙铁壁”,对已脱贫地区和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五项机制”得到国家总结和推广……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江西用持之以恒的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现如今,老区群众看病、上学不用愁,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全省80.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产业扶持的有73.3万户,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的能力更强了。乘着时代的东风,江西的减贫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从光荣的历史走来,我们正向着幸福的未来走去。

(四)

在搏击风浪中锤炼筋骨,在风霜雨雪中砥砺精神,这是奋进者必须经受的磨难和洗礼。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越是惊涛骇浪,越要有劈波斩浪的精气神。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唯有以自己的确定性去应对。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西始终步伐坚定。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迅速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0条意见,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定力担当、尽锐出战越战越勇的拼劲韧劲,全力以赴打好防控疫情影响风险“阻击战”、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歼灭战”、聚力攻克重点堡垒“强攻战”、深入推进减贫工作“接续战”。

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我们既有迎难而上的思想自觉,更有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坚毅行动。

强化对产业、就业、扶贫项目实施等风险防范,江西对扶贫企业、合作社等带贫益贫经营主体落实资金支持、产业奖补等帮扶政策,打通流通,活跃市场,有效应对猪压栏、鸡压棚、鱼压塘、菜压田,让贫困劳动力下得了田、进得了厂,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得到了及时化解。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一鼓作气,拿下脱贫攻坚战的“娄山关”“腊子口”。

以背水一战的气魄、披荆斩棘的干劲,我们坚决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聚焦深度贫困,开展精准化挂牌督战,确保脱贫攻坚“不少一户、不落一人”;深化治贫体系和治贫能力的制度机制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定力,江西的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次疫情,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实现千年小康梦想的步伐。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我们必将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

(五)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实现这一伟大飞跃的背后,“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西的脱贫攻坚实践,深深地植根于这片红色的沃土,其前进的伟力来源于4600万赣鄱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与不懈追求,背后凝结着广大扶贫干部的奉献与牺牲,他们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

鄱阳湖边,罗霄山下,于都河畔……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拂着山村和田野,勤劳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着明天的希望,也在感受生活变化带来的喜悦。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对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这首发端于赣南苏区的山歌,至今仍被广泛传唱着。以政治担当抓作风建设,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广大扶贫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带领贫困群众一起爬坡过坎、奔向小康,其间,有12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上,他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拼搏印记。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以全省最后7个贫困县(区)脱贫退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起点,准确把握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回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时代命题”的呼唤,我们一定能带领全省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新的历史篇章。(执笔人:张天清 范嘉欣

编审:冯星星

监制:邵平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