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抗疫一线专家: 防护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江西新闻)
本报记者 刘 斐 钟端浪
2月26日,记者就公众关心的涉及疫情救治、防控等热点话题,对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伟、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程慧健进行了采访。
江西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案
作为抗疫一线的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院长张伟认为,目前,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实践,江西已经形成了符合其实际的经验和做法,例如新冠肺炎病人的分类管理机制。
“我们将病人划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病区,由不同专业的医疗团队管理。对于临界值的患者,提早干预,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发展、重型向危重型发展。同时,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张伟介绍,重型病人大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甚至是尿毒症、肾脏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在医疗团队中,不仅有呼吸科、ICU、感染科的专家,还有急诊科、消化科、心血管、肾内科等其他学科的专家,“每个患者都有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激素的使用存在着争议。通过观察使用激素病人的治疗效果,张伟说:“临床上,病人若出现炎症细胞因子升高等情况,适当地使用糖皮质激素还是有帮助的。我们也发现,氧疗对患者的救治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他经验和做法,包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收治病患的每个病区配备1名专职感控人员;在无法使用空调的情况下,通过及时增设取暖器,保障相关人员一直处于温暖的环境等措施,江西都做得比较及时,有效地促进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江西未出现治愈病人“复阳”情况
日前,四川、广东等地在对出院病例随访时发现了治愈病人检测呈阳性的情况。张伟领衔的医疗救治组同样进行了大量针对治愈出院患者的随访,得到的“江西答案”较为乐观。
以一附院为例,该院收治的病人约80%已出院。出院后,院方向治愈病人给出的建议是单独在一个房间进行居家隔离或者到医学观察点隔离14天。截至目前,一附院没有发现再次检测呈阳性的治愈病人,全省也未有治愈病人“复阳”的报告。
治愈病人的医疗介入是持续的,并没有因出院而中断。张伟告诉记者,医院专门成立了医疗团队,对已出院的病人继续进行健康指导,做回访检查,进一步加强追踪观察。治愈后14天的隔离期结束后再次检测呈阴性的话,病人就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集中隔离有助于切断传播途径
作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疾控系统工作人员为防止疫情扩散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查感染来源、排查密切接触者是疾控系统工作人员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程慧健告诉记者,近距离接触和未作有效防护是判定密切接触者的两个因素。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两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两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人员,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疫情防控期间,程慧健及其团队敏锐地发现,初期密切接触者有的采取集中隔离,有些采取居家隔离。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在不断改善隔离条件的同时,要求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最大限度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疾控机构还发挥着对核实疫情一锤定音的作用。“接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报告后,疾控中心将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程慧健介绍,信息调查完毕后,工作人员会采集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和血样,送到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经卫生健康委组建的专家组会诊确认无误后就可判定为确诊病例。截至2月22日,我省12家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共93名实验室检测人员,精准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工作,累计已完成各地送检2.1万余份标本的核酸检测工作。
目前,全省疫情趋势总体平稳,张伟、程慧健两名专家强调,大家的防护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当前仍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直至抗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