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昌探索公园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市民园长”怎样管公园?

2021-09-04

“市民园长”正在工作中。

乱扔垃圾、踩踏花草等不文明行为,在人流量大的公园时有出现,而公园管理方却往往人手不足,管理难度大。最近,一个全新的“职务”——“市民园长”在南昌一些公园走马上任,他们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公园管理,发挥自身特长扮靓城市公园。

  管理公园,请市民当“园长”

  “公园南门左侧山上有棵松树快倒了,可能砸到游客,请维修科来处理一下。”8月30日9时许,熊玉文将巡园时发现的问题报告后,经南昌市人民公园专业人士查看,确定这棵松树已被白蚁蛀空无生命迹象,工作人员果断锯树排除了隐患。

  今年7月28日,南昌市启动“市民园长”制试点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聘。55岁的南昌市民熊玉文在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南昌市人民公园首位“市民园长”。

  什么是“市民园长”?南昌市城市管理局公园广场管理科科长刘晖介绍,“市民园长”是经个人申请、公园管理机构选聘任用的,属于纯公益岗位,任期一年。上任后,承担专职园长的部分职责,因此选拔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应聘者的年龄、精力、工作时间、管理经验,以及是否关心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是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条件。

  8月11日,熊玉文走马上任后,迅速组建了一支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熊玉文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带队巡园,引导、服务游客,搜集游客对公园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损毁的花草、树木及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通知公园管理处;对跳广场舞噪音过大、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对公园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发挥专长,提供多样化服务

  与南昌市人民公园(封闭式)相比,南昌县澄碧湖公园(开放式)的管理难度更大。

  澄碧湖公园占地1500亩,水面约800亩,是一座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澄碧湖公园管理处主任杨群峰介绍,作为一座敞开式市民公园,每天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但管理处只有16名工作人员,有时难免顾此失彼。这次利用南昌市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市民园长”的机会,公园选聘了10名“市民园长”,组建了一支10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

  这些“市民园长”有南昌县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南昌县太极拳协会会长、南昌县游泳协会会长、南昌县徒步运动协会副会长、南昌县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等。他们各有所长,除了日常劝导游客不文明行为、协助管理公园之外,还每周参加管理处例会,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8月30日,随着夜幕降临,澄碧湖公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些老年人喜欢长时间倒走,这不仅有损膝关节,还有不小的安全隐患。”擅长健步走的“市民园长”魏太武一边给大家示范,一边对记者说。

  南昌县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杜美进表示,担任“市民园长”后,他正在筹划带领队员在公园组织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宣讲和操作示范,让更多群众了解基本医疗常识,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创新管理,凸显共治思维

  采访中,前来南昌市人民公园休闲的市民张亮称,“市民园长”及志愿者团队来自群众,起到了群众与管理方的纽带作用,既有助于减少各种管理矛盾和问题,也有利于促使公园更好地服务群众。

  市民胡女士认为,市民公园由市民来担任园长,创新了管理方式,融服务和监督于一体,使得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值得点赞。

  在澄碧湖公园,许多市民表示,10名“市民园长”发挥自身特长,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拓展了公园功能。

  刘晖向记者透露,南昌市城市管理局已印发《南昌市公园市民园长制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分调研阶段(2021年7月前)、试点阶段(2021年7月—10月)、推广阶段(2021年11月—12月)逐步推进,并制定了《南昌市公园市民园长及其志愿者团队管理办法(试行)》,接下来将在全市各公园全面推行,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建立“专职园长为主,市民园长为辅”的“双轨制”公园管理模式,实现公园“市民园长”制工作常态化。

  对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激清认为,探索“市民园长”管理模式,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群众的智慧,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弥补了“自上而下”城市管理方式的不足。“市民园长”的设立,不仅是公园管理方式的创新,而且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共建共有共享共治”的内在要求,更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趋于现代化的具体表现。类似于“市民园长”的做法,值得在更多城市、更多领域尝试探索。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