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昌日报02版:秀美乡村面貌新 返乡创业就业忙

2021-02-07

2月3日,南昌县蒋巷镇045县道两边,一望无垠的田野铺展在大地上,晚稻已经收割,一排排整齐的稻茬沐浴着阳光,土地在稻茬下休养生息。它们静静地等待着,等着远处5000亩油菜花开。到那时,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智慧大田”)农机仓库里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拖拉机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冲进稻田,尽情驰骋,开始耕耘美好的春天……而指挥这片万亩稻田奏响“丰收交响乐”的是从上海来的“种地新手”——邹泰晖。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引来大量投资者、资本、技术、管理等“血液”注入,让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看到希望,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就业,共同奏响我市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脚不沾泥把地种

农业开启“智能时代”

走近南昌智慧大田冬季种植的5000亩油菜,耳边传来奇妙声音,抬眼望去,两架植保无人机正在给油菜施肥。“它们比蜜蜂聪明,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的路线,还能精准把握不同地块的施肥量。”南昌智慧大田负责人邹泰晖介绍说,“两架无人机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5000亩施肥工作。线路、施肥量都通过大数据平台规划好了,只需要两位村民给无人机‘打下手’,打开手机APP,启动放飞无人机,然后坐在路边玩玩手机,脚不沾泥、手不碰水,等着无人机忙完收工回家。”

这么大面积的农田如何做到精准施肥、精细化管理?跟着邹泰晖,记者走进南昌智慧大田的“大脑”,一块硕大的屏幕上呈现了不同颜色的地块。“我们管理着1.56万亩农田,今年计划增加到2万亩,这些农田全部进入大数据管理。”邹泰晖说,这个“大脑”是通过设置在田间的37个农情监测点来收集信息的,这种集太阳能发电板、360度摄像头和风速仪等于一体的物联网设备,能实时观察农作物长势,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埋设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可监测土壤湿度、温度、PH值等指标,数据每两小时传输一次,若与设定的标准值比对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油菜地的实时画面。

植保无人机天上飞,农情监测点田中立,物联大数据掌中握,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成了操控机器人的现代化人才,播种、施肥、浇水、杀虫、收割,全流程实现智能化。如此多的技术应用,是否会抬高种田成本?邹泰晖介绍,人工打药施肥易过量,如今在对土壤和作物长势情况监测的基础上测土配肥,指挥无人机精量喷洒,有效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农药残留。年底算完账,节省远比投入多。“去年6月,无人机遥感监测发现,部分区域水稻叶面枯黄。经大数据系统比对,快速诊断为卷叶虫病,我们迅速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种地新手”“慧”种田,带领村民齐致富

邹泰晖,祖籍南昌,户籍在上海,曾长时间在上海生活、经商,事业有成,是一名成功的“金领”。直到2018年,50岁出头的邹泰晖突然对智慧农业着了迷,毅然选择离开国际大都市,瞧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一头扎进了南昌县蒋巷镇的农田里,当起了“种地新手”。

让蒋巷镇高悟村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民没想到的是,这名刚从国际大都市“金领”办公桌上转型下来种地的“新手”太厉害了,他种地不按亩算,而按千亩、万亩算,他不用镰刀、锄头,用的都是省内最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化设备。

南昌智慧大田2018年5月落户蒋巷,很快就流转到1万多亩耕地,并按机械化耕种、数字化管理、生态化发展、订单化销售的模式,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机构开展综合种养技术合作。2020年,流转耕地达到1.56万亩,并投资2000万元建设秸秆综合处理利用中心,年处理秸秆2万余吨,解决6万余亩秸秆焚烧难题,使秸秆变废为宝。

通过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南昌智慧大田与蒋巷镇柏岗山村、高悟村、河边村等农村合作,向村集体支付管理费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并积极参与各村多项扶贫工作,吸纳了一些种田能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起到了“做给老百姓看,带着老百姓干,帮助老百姓赚”的示范作用,为蒋巷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产业振兴、精准扶贫作出了贡献。

“帮我打理这1.56万亩农田的,主要有26户、共30多名‘新农人’。”说起这些“新农人”的情况,邹泰晖如数家珍。49岁的刘士国是蒋巷镇三洞村村民,过去打理自家5亩薄田累得够呛,顶着日头,汗流浃背,满身泥泞。如今,刘士国只需拿着手机遥控驾驶“铁牛”,农机上加装了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全程记录农机作业面积和运行轨迹等数据,即时了解农机耕作层深度、耕作面积等情况,不用下田就把地种了,靠着在南昌智慧大田当专职管理员,他每月能领6000多元工资,年底还有几万元绩效奖。48岁的娄助云以前在外地务工,2018年,喜欢摆弄各类机械的他听说村里来了个“种地新人”要搞智慧农业,他毅然回乡加入南昌智慧大田,经过专业培训后,他很快上手负责农机管理维修,年收入10多万元,工作还不累,幸福感满满。

筑巢引凤留“归雁”,返乡就业创业忙

来自上海的“金领”怎么一头扎进了南昌县蒋巷镇的农田里?邹泰晖坦言,自己之所以选择来蒋巷投资兴业,因为这里是“江南粮仓”“鱼米之乡”,土地肥沃,乡村风景秀丽,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营商环境好,很有吸引力。

近年来,南昌县蒋巷镇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不断刷新农村颜值,多个村被评为全省旅游重点村。与此同时,该镇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引领群众创业致富;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乡镇服务功能。通过筑巢引凤,2020年,该镇有三洞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大田农社智慧农场等多个新项目投产,天茂服装城、大田农社跑道养鱼、京东国鸿屠宰冷链物流产业园、太子河水文化景观区等项目也在抓紧推进。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蒋巷镇各方面环境持续优化,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减少,吸引1000多人返乡创业就业。此外,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投资者、资本、技术入乡投资兴业,2020年实际利用内资超5亿元。

乡村振兴的鼓点密集敲响。在安义县,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厚植农村创业创新土壤,打造农村创业创新高地。该县先后打造1个创业创新孵化园、1个创新创业协会和15个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其中,创业孵化园入驻商家60多户;创业创新协会吸纳会员52人,带动农民流转农田8000亩、山地4000亩、水面500亩、创办农业企业4家,带动了1500户农户增收致富。全县创业创新带动长短期就业人数近2万人,带动农民年均增收达2.2亿元。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了100个县推介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安义县是我市唯一入选县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强化政策扶持,搭建平台载体,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领域不断拓宽,由种养向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创业层次不断提升。同时,我市发挥创新创业典型县和创业创新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振兴,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好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