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里也能掘出“金”(中国江西网)
本报记者 范志刚 钟珊珊
8月18日清晨5时40分许,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南昌县银三角管委会蛟溪村村民喻国金和妻子姜凤兰兵分两路:一人扛着锄头去往菜地里劳作,一人骑着三轮电动车赶往城里的菜市场卖菜。“路上骑慢些,赚钱不急于一时。”在家门口分别时,喻国金嘱咐妻子一句后,便出发了。
不一会儿,喻国金就到了自家菜地。采摘完刚成熟的几个瓜果后,他拿起锄头到隔壁西瓜地里除草,为下午翻耕这块地做好准备。“草太长,如果不先用锄头把它锄掉,小型旋耕机根本耕不下去。”他笑着对记者说,“2月份种玉米,收割完玉米种西瓜,采摘完西瓜种蔬菜,我家的地和我一样,一年四季不得歇。”
时间回到40年前。25岁的喻国金经人介绍,与姜凤兰成了家,不久后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靠着家里的4亩农田,全家人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转眼就到了2000年,儿子喻振强刚满18岁。看着村里人争相到县城莲塘街上买房,喻国金夫妇也动了念头:“城里有房,娶儿媳妇就不慌。”
种田最怕天灾,人生最怕变故。当喻国金夫妻俩兴致勃勃地拿出4万元积蓄准备买房时,一个晴天霹雳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平时活蹦乱跳的喻振强忽然走不动路了。到医院检查,被告知是患了脊髓炎,随着问诊之路的颠簸,他们逐渐明白了这个病的严重性。“到上海做过手术,也在民间寻过偏方,可始终不能痊愈。” 喻国金难受地说,折腾一年下来,4万元积蓄一分不剩,儿子还是落下了腿脚残疾。
回到家中,喻国金夫妇更加勤劳,他们默默耕作,要为儿子治病积攒更多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却再次遭遇变故。2001年,喻国金被查出患了胃癌,手术治愈后需要静养很长时间。家中一下少了两名劳动力,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姜凤兰瘦弱的肩膀上。
接下来几年,姜凤兰干起了过去两个人的活。“很累,但再累也得撑着,我不能倒。”她一次又一次为自己打气。即便如此,家庭依然贫困。2008年,喻振强娶了媳妇,第二年有了孙子。人多了,开销也大了。
贫困的时间久了,日子越过越颓废,2014年,喻国金59岁了。这一年,精准扶贫步伐开始加速,南昌县的干部群众都在努力。
扶贫先扶志。当时的驻村扶贫干部——银三角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进安了解喻国金家的情况后,坚信这一家可以重新站起来。于是,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做思想工作。朱进安一边向喻国金反复传递着奋斗的动力,一边把自己在大学里学的农业知识传授给喻国金。经过驻村干部的耐心劝导,喻国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2015年,他听取了驻村干部的意见,尝试着种了2亩蔬菜、瓜果,当年就赚了2万余元。
“以前只知道种水稻和自己吃的一点蔬菜,没想到土地里也能掘出‘金’来。”尝到甜头后,喻国金决定扩大规模。
2017年,他在新的驻村帮扶干部——银三角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松华的帮助下,申请到了1万元小额贷款,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6亩。同时,又经村干部协调,在南昌县八一乡菜市场里租到了一个摊位卖菜。
8月18日8时,记者赶到菜市场。“我的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当季绿色蔬菜,特别受欢迎,很多老顾客每天都等着买我的菜。”夫妻俩一人负责生产,一人负责销售,年收入达10余万元。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染了儿子喻振强,从来没有出去工作过的喻振强在一家卤制品店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月收入3000余元,全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他们花了近30万元盖了栋新房。房子落成后,姜凤兰特意在屋檐下种了一排红色小花。她说:“看到花开,就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