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江西日报10版胡书记理论文章)
2019-09-26
胡晓海 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当作心头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摈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交心谈心,当好“为党代言、为民请命”的表率。要把群众呼声、群众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多办一些让老百姓喜笑颜开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做到既“为民”又“畏民”,即树立敬畏人民的思想,工作就怕人民不满意、不高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不好人民的“勤务员”,却一心想当颐指气使的“父母官”。比如,有的不谋民生利益,只谋个人私利;有的不听民众呼声,不思民间疾苦,不作为、慢作为;等等。这些行为与共产党人的初心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亟待纠正。民心向背决定着政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要回归“权为民所赋”的逻辑原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基点,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坚持以群众意见为镜子,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离骚》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了时刻牵挂民生疾苦的温暖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对标对表,经常检视自身,看看自己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还有哪些短板,是不是能经常深入基层、入户走访、体察民情,能不能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交流谈心,有没有把民生的堵点、痛点问题牵挂在心头。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情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古浪县考察时跟老乡谈到,“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在一件又一件实事中。这些“乐民之乐”的实事,既包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也包括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近年来,南昌县始终坚持将新增财力的大头用于改善民生和政策性支出,民生方面的投入年均递增7亿元左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服务、更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更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奋力书写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