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运浪书记在南昌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学习合肥之“肥” 加速昌南之“昌”》
12月7日,南昌日报刊登南昌县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熊运浪的署名文章《学习合肥之“肥” 加速昌南之“昌”》。
文章感触合肥因何而“肥”?一是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二是无中生有的创新手段。三是完善完备的创新生态。
文章指出昌南如何能“昌”?一是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的高地。二是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福地。三是全力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
小编带你来看文章详细内容
学习合肥之“肥”
加速昌南之“昌”
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熊运浪
此次到合肥市学习考察,所到之处、所见所闻,让我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就是“创新”两个字。有人说,合肥是一座“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的城市。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以后,我感到一点也不为过,并由此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思考:
合肥因何而“肥”?“复盘”合肥的发展奇迹、崛起历史,从“中国最大县城”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中部欠发达省会”到“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发展每一次“蝶变”的背后,都是思想解放下的前瞻思考和理性抉择,都是对创新创业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我认为,合肥之“肥”的成功“密码”有三:一是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无论是“砸锅卖铁”“收留”中科大,还是“重金礼聘”“迎娶”京东方,又或者是果断出手“风投”蔚来汽车,在一次次的大胆“豪赌”中,闯出了一条逆袭之路,拼出了一个辉煌未来。二是无中生有的创新手段。面对自身并不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合肥敢于从零做起,善于无中生有,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杠杆效应,用一笔笔投资换来一个个优质企业,撬动一个个产业集群。三是完善完备的创新生态。大舍大得拥抱“大院大所”,“招兵买马”抢夺各类人才,让合肥从一个仅有5万人口的“县城”省会发展成为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拥有大科学装置10个左右、在肥院士100多位、各类人才190多万。
昌南如何能“昌”?合肥“取经”,昌南“致用”。合肥经验启示我们: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不怕起步晚、起点低,也不怕基础差、底子薄,只要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就一定能够蹚出一条换道超车、换车超车的崛起之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借鉴合肥之“肥”,加速昌南之“昌”:一是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的高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整合盘活现有的各类产业基金,积极撬动引进一批5G、VR、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二是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福地。主动策应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标准推进滨江科创中心、金湖科创小镇、富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采取院地院企合作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国家级和省属“大院大所”,加快打造辐射全省的区域性科创中心。三是全力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扎实推进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小蓝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天下英才、智汇昌南”行动计划、顶尖领军人才引领计划、青年人才储备工程、本土人才培育工程、紧缺急需人才支撑工程,全方位打造昌南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