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补齐短板构建现代城市社区

Image 2020-11-17

10月,徐州市云龙区大龙湖街道茶庵社区居民惊喜地发现,继街道办事大厅提档升级,“一口受理、一窗通办”审批服务模式持续下沉至社区为基层减负后,一个现代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又走近他们身边。作为大龙湖街道统一规划建设的大规模新型安置社区之一,茶庵将以党群服务中心和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社区服务现代化。

经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云龙区大量农村经征地拆迁,转而成为城市社区。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说:“拆迁完成后,更重要的是要把社会治理、为民服务做起来,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以大龙湖街道为例,下辖11个行政村、3个城市社区,是云龙区所辖面积最大、行政村最多、二元结构最明显的街道。如何补齐民生短板,构建现代化城市社区,是街道面临的现实考题,也对云龙区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大龙湖街道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涉农街道城市化转型,借势“区街合一”“三位一体”行政体制调整和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等机遇,在识变中应变求变。一场关乎城市框架、产业规划、经济布局、城乡发展的蝶变,在新城区板块悄悄上演,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强村富民为主抓手、基层自治为依托的城市化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十一”前夕,大龙湖街道汉源社区“大家庭”其乐融融,邻里齐心协力举办晚会迎双节。但就在数月前,社区还有不和谐音符:有人嫌车停地下车位麻烦,就近占用道路;有人在楼道里乱堆乱放,不听劝也不服管,邻里间常因这些琐事发生争端。

“这些‘小事’反映了涉农社区的共性难题:部分居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尚未与城市生活完全接轨。”汉源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涂洪波说。为此,社区党员中心户主动协调居民、物业、消防等相关方面,将停车议题搬上社区协商民主议事会,会上通过了停车管理条例,并在社区新划停车位、增加车位出租,杜绝了车子乱停乱放现象。

现在,“有问题找党员中心户”成为大家的共识,“党员中心户”成了红色“小阵地”。大龙湖街道将“党建+”与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等相结合,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工作,织密基层治理红色网格。其中,小小议事会发挥了大作用,居民遇到居住环境、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再争吵。今年以来,大龙湖街道各村、社区共召开协商议事会72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70个。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被征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不可忽视。大龙湖街道总结征地留成资金购置宝龙广场资产化运营经验,完善股权分配机制,引导各村用土地补偿款的30%部分购置楼宇物业、门面房等,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记者在茶庵社区“民生清单”上看到,每年115万元的社区物业管理费、130万元的居民医保、节日福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均赫然在册。“决不让居民多承担一分钱。”茶庵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松说,“依托社区中心商业街2万余平方米的门面,去年村集体收入达219万元,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社区有门面,村村有产业,大龙湖街道依托大龙湖旅游度假区,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在“村村合作办项目、局社合作办实事”工程的大力推进下,曹段山的金鱼、冯庄的月季、六堡的西瓜……截至8月,11个涉农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9万元。

失地农民也热火朝天干起来。大龙湖街道为失地农民提供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等培训,帮助失地妇女通过香包制作实现增收;联合街道纪工委健全完善防返贫机制,失地农民全民参保;组建装修装饰、园林绿化、保洁安保等社会组织,为失地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提供就业岗位。

大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大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健表示,街道将不断促进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改善居住环境条件,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本报记者 何莹子

本报通讯员 黄 元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