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余名规划师下乡描绘大美田园
10月30日,“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在徐州市启动,省内外53家规划设计院所的440余名规划师陆续走进乡村,描绘大美田园画卷。
“省自然资源厅9月发出倡议后,我们团队第一时间报了名,计划在全省5个点开展工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国华,如今有了新身份——驻村规划师。当天,他第一次走进“包挂点”——丰县孙楼街道朱尧村进行考察。在和村民们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当地已对部分农房进行了改造,而且还在推进中。“这个时候参与规划,恰逢其时,很有必要。”曹国华告诉记者,他们将在近期到村里常驻,全面进入角色。“要保留当地的特色,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江苏要美,农村必须美。对于江苏来说,在土地资源紧缺、耕地和生态保护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更需要乡村规划发挥支撑作用。
“乡村规划就是要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美丽田园乡村’这个全新命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孔海燕说,发挥好规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乡村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为美丽江苏建设“添彩增色”,真正做到美得有形态、美得有韵味、美得有温度、美得有质感。
2012年,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彭锐来到当地的树山村,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谋划和实践,见证并参与了普通村到明星村的转变。“让村庄美起来,需要通过持续的创收为乡村赋能,这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彭锐不仅告诉村里要做什么,还开出“负面清单”,指出哪些不能干。比如,村里想在村口立个大牌坊,彭锐以“不适合山村”为由否决了。虽然有观念的碰撞,但专业团队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彭锐团队开发的文创产品,带动树山村一年引来上百万游客。
“2016年,徐州组织过近百名规划师下乡,当时要求重点围绕庄体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现在的理念是全域规划,更强调按需编制、统筹发展,重点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农房布局等八个方面,并明确了村庄近期建设目标。”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周宣东说,徐州去年完成了全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审批、备案工作,覆盖2202个行政村、9550个自然村,今年又优选出15个村庄作为编制试点,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此次活动明确要求,积极探索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的乡村规划服务模式,每个团队保证每年开展至少3次驻镇驻村服务,鼓励在乡镇建立“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站,面对面给予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的帮助与支持。这样的贴心服务,可以有效避免规划不接地气、贪大求洋、标新立异等问题。前些年,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曾请大城市的“高大上”专家来设计,最后方案没有通过,主要是可操作性不强,感觉没了山村味儿。“最后我们改请乡土专家,充分利用村里的山石、老树、磨盘进行改造设计,这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广铎说。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乡村研究所所长汪涛说,在规划实施环节因为认识的不同、工艺水平的差距、村民需求的调整等原因出现变化,规划师要现场优化方案,尽可能保证规划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
多到田间地头、多听方言土语,规划师们走进阡陌乡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实践,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强调空间品质,不断塑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王 岩 岳 旭
本报通讯员 张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