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水乡建湖,秀出幸福成色

2020-11-02

10月22日上午11点,记者走进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三排餐桌前坐满正在用餐的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薛群珍已97岁。卤鸡腿、豆芽菜、白米饭、青菜汤,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每天中午,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都会来这里“聚餐”,享受村里为他们提供的免费午餐。

“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这句“顺口溜”,曾是昔日收成村农房的真实写照。2018年5月,村里启动农房改善工程。目前,有近700户村民住上新房。随着收成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卫生室、文化礼堂、日间照料中心、物管中心、便民超市,一应俱全。徜徉在社区,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绿树成荫,村民说,如今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什么不一样。

“村里变化太大,以前可不敢想。”去年,村民王泽结束10多年外出务工的日子,回到家乡,负责收成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空闲时间,他把家乡的前后变化拍成短视频,上传抖音账号,最多的1条点击量达8万次。

除了新社区,收成村还将村里的古村落——老街保留下来,并进行改造。“这是收成古八景之一‘烟锁绿槐’。”收成村委会主任郭海东指着老街巷子中一棵唐槐古树根说,“前边还有新四军车桥战役战前指挥所旧址。”作为江苏首批传统村落,收成村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将继续实施老街改造工程,利用盐城市旅游2号线途经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未来发展,郭海东思路清晰。

建湖最美的生态,无疑是九龙口这张烫金的“旅游名片”。俯瞰这片神奇的湿地,九条河流从四面八方向荡心岛汇集,犹如九龙抢珠。近处蒲苇荡漾,远处飞禽嬉戏,令人心旷神怡。今年,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加快淮剧小镇建设,在地方老戏台旧址搭建沙庄戏苑,用仿古建筑还原历史余韵。“淮剧兴起于建湖方言,是建湖文化的一颗明珠。”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孟伟介绍,“以后还要在戏院旁边成立淮剧学校,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将历史融入旅游,让生态游焕发新活力。”

“过来研学游的学生特别多,还有不少从外地来的旅行团,今天就从上海开来4辆大巴车。”这段时间,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观光车司机潘根顺特别忙碌,每天都要开着车跑20多个来回。

虽然忙碌,但老潘却很开心:“忙,说明生意好。这些年,景区发展越来越好。”六年时间,潘根顺见证九龙口的发展变化。作为九龙口镇九龙口村村民,潘根顺平时上下班只需要六七分钟。除了工资,节假日还有福利,在家门口一年挣3万元不成问题。像老潘一样在景区上班的周边居民还有20多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鲥鱼长到16个月上市,每斤售价在140元至180元之间。”走进正源创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美洲鲥鱼温控养殖大棚,45岁的丁旭东告诉记者。老丁从事水产养殖20年,目前负责美洲鲥鱼温控大棚养殖项目,“今年1个棚投放1.8万条鱼苗,长成后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除去人工和投资成本,1个棚年纯利润90万元。”

正源创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建湖县建河村,作为建湖水产龙头企业,从培育养殖、研发加工到冷链物流、健康餐饮,串起从田间地头到食客餐桌的产业“一条龙”。走进刚投产的智能化生产加工车间,麻辣蟹加工已经开始。公司生产负责人曹玉林介绍,淡水小龙虾和南美白对虾深加工项目也将陆续开工,深加工能力将达10万吨。

“水产品加工配套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公司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对当地渔民的一种保护。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40%的水产品可流入工厂,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有了这层保障,正源创辉的小龙虾加工规模将带动周边地区龙虾养殖增加40万亩。”曹玉林说。

玻璃加工是建河村的另一项特色产业。全村玻璃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过亿元,居民人均收入达7万元。今年,村里投资1500万元,建起标准化玻璃加工工坊,将在家进行玻璃加工的散户集中到厂房,通过全方位统一管理,消除家庭工坊燃气线路安全隐患。“租户进工坊不收税,第一年村里免租金,目的就是为了富民。”建河村党总支书记俞进雷说。

摊位前,正在生产玻璃茶壶的张永庆忙碌着,这批订单下个月就要发往日本。现在,张永庆每月的订单额都在20万元左右。做玻璃加工几十年,45岁的张永庆感受最深的是,村里年轻人不再往外跑,“好营生就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张文婧 卞小燕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