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黄桥经济开发区:披荆斩棘锻造“硬实力” 乘风破浪展望“新未来

Image 2020-10-17

“2016年至2019年,黄桥经济开发区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个,每年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0个,每年新增规上企业6家以上,整体招引态势积极向好,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十三五”期间,作为振兴黄桥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引领泰兴东部乡镇加速崛起的引擎,黄桥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省级开发区后发赶超、南北共建逐年进位的目标定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尤其在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及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约束,开发区迎难而上,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三比一提升”要求,坚持“双招双引”工作核心位置,聚焦“两链一聚”产业特色,谱写出一段逆势崛起的“拼搏路”,诠释出一股催人进取的“奋斗魂”。“眼前永远有目标,肩上永远有责任,胸中永远有激情。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披荆斩棘锻造硬实力,方可乘风破浪展望新未来。”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刚如是说。

一张蓝图

承前启后抓机遇

“十三五”以来,黄桥经济开发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快进。综合指标方面,2016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00.7亿元,工商税收收入7.1亿元,2019年实现工业国税开票133.2亿元,工商税收收入12.1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16年的75.85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127.29亿元。产业投资方面则是量质并举。2016年实现规上固定资产投资89.1亿元,同比增长36.2%;2017年实现规上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5.6%。2018年产业投资增幅23.5%,2019年工业投资增幅12.9%,服务业投资增长38.4%,预计将顺利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不低于100亿元的“十三五”计划目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给“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黄桥经济开发区将确保2020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44亿元,工商税收收入10.88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自营进出口8000万美元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以上,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

“十四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工业开票销售达260亿元,工商税收26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2.5%、14.3%。实际利用外资每年不低于400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到“十四五”期末达1.2亿美元。项目开发方面,聚焦“三比一提升”,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每年新增规上企业8家以上。

两翼齐飞

创新转型加速度

日前,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兴分中心揭牌暨产业规划研讨会在黄桥经济开发区举行。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将搭建起高层次的创新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技术转移,深化园区产学研合作。此次揭牌,更是近年来黄桥经济开发区劲鼓“特色创新”“传统转型”双翼,力推园区实现高质量开放发展的一方剪影。

特色产业创新布局。结合黄桥实际,规划打造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产业链、生物发酵和未来食品产业链、高端风电工程机械装备集群的“两链一聚”特色产业。以长虹三杰、东方九天、东方泰虹等企业为核心,已初步形成了从锂电池外壳材料、冲壳生产,到18650、21700电芯制造、PACK组装等一条龙的锂电生产制造产业链雏形;打造以生物发酵、功能糖和未来食品为主的生物发酵和未来食品产业链,东圣生物税收收入首次突破6000万元,跻身泰兴市工业十强企业;形成以惠尔信机械为龙头企业的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虹安、奔田、长龄液压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筑就更多的‘产业地标’、打造优势产业链,要以更高的视野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盟。”黄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邵鸣介绍,目前东圣生物和友诚数控已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东圣生物与上海交大生命科学院合作共建东圣院士工作站,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联合研究院,年均引进高层次人才60名以上;诺兴生物获评省“双创”项目;东方九天获得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今年组织2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全市第一。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琴韵小镇建设和叉车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乐器制造和叉车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琴韵小镇规划确立了“一湖一厅两片区”建设格局,音乐生态湖建成开放,琴海乐器、凤灵产业园、欧美嘉乐器等项目加快推进。现有乐器制造企业共220多家,总产值近1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凤灵集团成为中国提琴产业领军企业,成为中国提琴协会会长单位。叉车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结合“散乱污”整治,关停并转一批小微企业,鼓励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溢达、达利佳等时装制造企业,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

三篇文章

区域融合共发展

面对疫情冲击,不少企业出现订单缩水、运营困难的情况,而在黄桥经济开发区梳理的52家规上企业的经济运行报告单上,今年上半年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4.6%,经济运行曲线“逆势上扬”,南北共建企业的表现格外亮眼。之所以能够持续深层次开展南北共建、跨区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得益于黄桥经济开发区用心写好三篇“融合文章”。

写好跨江融合文章。“十三五”以来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中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位列南北共建园区特色发展考核第一名,2017、2018年逐年进位,进入综合考核优秀序列,承办了2018年度省南北共建园区苏中片区考核汇报会。共建园区加快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转型,成功培育了惠尔信、九天光电、三杰新能源等一批骨干企业“火车头”,先后招引捷顺机电、光科真空、蓝帕阀门等一批项目,共建园区共落户企业54家,其中江阴企业26家。

写好跨区合作文章。与上海金桥开发区合作共建“上海金桥·黄桥产业园”,共同打造高科技产业化基地,重点吸引汽车零部件、专业环保装备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东方九天、炳凯富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企业,打通跨区经济通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做好与大集团融合文章。引导区内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江苏九天和东方电热股权合作,抢占5G光通讯光缆制高点;三杰新能源与长虹集团合作,共建长虹新能源产业园,长虹三杰高倍率动力锂电项目已推进到第三期,光科真空与恒润重工股权并购,立足真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大优势

厚植深耕谱新篇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中的“新成员”,在双招双引、产业培育、功能配套、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两年,园区将以打造“融创”型省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厚植深耕“四大优势”,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高端产业集聚力,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考核中快速进位,在泰州市项目建设“三比一提升”考核评比中挺进中游。

品牌叠加优势。开发区坐落于黄桥镇,黄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进入新时代,黄桥加快建设新型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镇、生态宣居名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国家级生态镇”等16个国字号招牌。黄桥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省南北共建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现代装备科技产业园”“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园区”等称号。

战略发展优势。开发区有着精准定位的产业集群,南北共建的良好平台,“扩权强镇”的改革优势,产城融合的耦合效应,也迎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常泰过江通道建设、北沿江高铁设站、宁靖盐高速扩容、省级经济开发区获批等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将开工建设的北沿江高铁将在黄桥设站,届时黄桥到上海仅需1小时,到北京仅需4小时。

基础配套优势。开发区“九通一平”全部到位,“七横八纵”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西气东输”泰兴分输站年供天然气能力5.2亿立方米。输送管道已接至园区,中国燃气集团投资建设的黄桥东片区天然气利用项目使黄桥乃至泰兴东片区用上价格更为低廉的天然气。开发区内建有区内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1万吨,为开发区落户项目提供高质量的污水处理配套。

营商环境优势。黄桥镇是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个试点镇之一,被赋予90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包括项目立项、规划、建设许可等。园区作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主动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加快“两集中”“三剥离”,深耕“345”工作法,打通从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到竣工投产、做大做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叫响“新黄桥、心服务”品牌。完成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真正改出动力、激发活力。同时,黄桥经济开发区纪工委重点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监督职责,关注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通过开展集中督查、明察暗访、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督查力度,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机制,严肃追究营商环境中的失职失责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