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彰显担当作为
昨日,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仪征分论坛开幕。 本报记者 万程鹏摄
9月9日,来自媒体的业界精英、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古城仪征,共同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仪征分论坛,共话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共识:在参与治理中担起媒体责任
现代社会治理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的背景下,作为社会舆论领航者的媒体,应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使命。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有更加明确的政治战略、更深厚的百姓情怀和更强大的传播优势,理应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承担起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在推动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摆在媒体面前的这一时代命题,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首映的观点开门见山。
“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担负着引导主流舆论,弘扬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当代媒体义不容辞,也大有可为。”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向在场嘉宾介绍了扬州今年以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以及当地媒体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赢得在场嘉宾阵阵掌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也是今天传媒人的使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的这一观点,成为与会嘉宾们的共识。崔保国说,传媒人需要重新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媒,传媒也需要在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两个维度上重构现代传媒治理体系。对于媒体人来说,国际大变局下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坚守,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坚守道义。
探索:在边行边试中体现“现实担当”
媒体应以何种方式参与现代社会治理?在参与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放大媒体能量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探索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发起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火花。
“以我多年新闻从业经验来看,媒体要参与社会治理,就必须要紧密结合当地工作和当地的发展,抱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做好宣传工作。”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牛中奇举了个成功案例,上世纪90年代,宁夏广播电视台拍了一部片子,主要反映山区缺水问题,缺水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当时该片播映后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带来了扬黄灌溉工程,使当时宁夏、甘肃以及陕北等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编委、舆情中心主任胡江春看来,在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中,红网的实践路径是深耕基层。“在探索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上,红网不断为社会治理助力,打造《百姓呼声》《问政湖南》等品牌,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带入基层,联动县级融媒体建立区域内网上群众工作云平台,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疫情期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楚天都市报全员24小时投入全媒体报道,湖北日报产生34件过亿作品,楚天都市报产生8件过亿的作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赵洪松说,在这运行前后,我们的全媒体受益匪浅。“当时武汉封城,楚天都市报停刊75天,但我们依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24小时报道。在武汉4月8日解封之前,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楚天都市报有136亿人次的点击量,新媒体用户增加800万,这也是化危为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倒逼媒体想方设法链接基层群众的收获。”
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基于参与社会治理,在新媒体方面积极探索。今年高考期间,利用AI助手做了“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软件,把近5年全国高校的分数线进行总体分析,考生只要把分数输入系统,便可获得自动推荐的10所高校,按照可能被录取率从高到低排列。
《小康》杂志聚焦中国的全面小康建设,做了“小康中国”项目,其中有一个篇章就是聚焦中国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地方样板,这一项目就是要以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导向,给社会、给中国、给全世界提供中国社会治理的中国样本。
践行:走基层描绘治理典范“现实模样”
若言止于行,不若止于心。在思想碰撞之余,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们还积极践行“四力”,走出会场前往基层采风,到一线采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成果,挖掘社会治理典范的“现实模样”。
在仪征经济开发区十二圩的盐文化博物馆,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总编辑薛萍兴奋地说:“从盐文化的角度来了解我国历史,对我来说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也让我感受到仪征在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和文化创意方面有着独到经验。”
代表着仪征“产业新势力”的大数据产业园,是仪征经济开发区根据最新的产业定位规划而来。目前,产业园在建项目有总投资超百亿的腾讯华东云数据中心、一期总投资24亿元的电信云数据中心、一期总投资116亿元的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待建项目还有中国移动5G数据中心、电信云数据中心二期、梓潇数据中心、齐网云数据中心等。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王洪俊对腾讯云数据中心、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等的高科技项目十分感兴趣,他感慨地说:“大数据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产业附加价值高,产业链长,未来可发展空间巨大,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未来一定大有作为。”
“从这些项目就可以看出,仪征当地政府下了大力气来招商引资,并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编辑部主任于军在仪征大众汽车生产工厂亲眼看到一台大众轿车下线的全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完整的产品检验机制、高自动化率、先进的工艺、严苛的质量标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一个车间里竟然有404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超过70%,而油漆车间中,全自动机器人在90秒内就可对每台车身的50个点进行自动检测湿膜厚度,“难以想象,在仪征这座小城里,竟隐藏着如此多的高精尖产业项目。”
秋风微凉,夕阳洒金,在采访的最后一站——扬州世园会园博园西部展园,“老记”们登上园中制高点不二阁放眼远眺,入目的亭台楼阁处处显示出苏韵的清丽秀美,对于2021年即将在这里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家多了几分期待。
本报记者 张 晨
本报见习记者 李鑫津 实习生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