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双11”已成观察企业创新窗口

2020-11-18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市场似乎对今年“双11”并无过高期待。然而,当各大电商平台“双11”最终成交额定格时,数据再创新高,人们亲身体验到市场正在复苏,也由此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内消费的巨大潜力。

“今年涌现出许多新品牌,这不是偶发事件,背后是有逻辑支撑的。”这个“双11”,完美日记创始人陈宇文发出了过去10年从未有过的感慨。眼下他和同事讨论最多的就是“新品牌迎来了金子般的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双11”,天猫有474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其中,有不少新面孔,如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主打国风彩妆的花西子、智能小家电品牌添可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大的内需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包里装着完美日记口红,办公室茶水间摆着元气森林气泡水,家里的厨房放着火鸡刀筷消毒架,很多新消费品牌已经‘占领’了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云锋基金投资副总裁孙小萌表示,电商平台大大降低了消费品牌的创业门槛,让产品触达和品牌传递效率更高,这是新品牌批量化涌现的一大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线下供给大幅释放,也成为今年“双11”一大亮点。“双11”期间,饿了么携手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牌商家共同推出可多次使用的电子卡券包。这种全新的“囤券”式消费,让原本受限于供应链和消费特性的餐饮商家成为今年“双11”的新主角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从消费端数据看,今年“双11”成绩亮眼,居民在线购物习惯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消费形态持续多元化,带动了一些新业态崛起;从供给侧看,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跑步进入“双11”竞技场。

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的成熟,电子商务在农村有了更好的使用环境。借助遍布全国的电商配送体系,今年“双11”中小城市和乡村用户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如京东专门针对下沉市场发售超2亿件5折商品、超3亿件新品。

同时,为了带给下沉市场更多优质平价商品,“双11”期间,包括广东的3C数码产品、浙江义乌的日用百货、江苏的家纺、福建的纸品、河北的箱包等优质优价的商品,以工厂直供方式发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此外,从10月份开始的淘宝特价版“一元更香节”更是贯穿了整个“双11”。

传统外贸企业也在“双11”感受到了国内市场的强大。扬州曙光牙刷厂总经理屠新业表示,在遭遇外贸订单“砍单”后,该企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并持续拓展线上业务。“通过电商平台,我们与渴望消费升级的国内用户之间有了连接。现在,我们正在生产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电动牙刷来满足国内消费者。”屠新业说。

“‘双11’的巨大订单,以及支撑订单顺利完成的生产、支付、物流等系统,构成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表示,“双11”已成为观察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窗口。

责任编辑:李立玉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