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朝建设驿站体系的成就

2020-09-15

清代驿站体系由行省区的“驿”和藩部地区的“台站”两部分构成。清代以前,驿与站二字是分开用的。清朝整合了明代留下来的馆驿、递运所,将其合而为一,使其承担信息传递、物资转运和官员接待三种功能。光绪朝《清会典》载“各省腹地所设为驿,盛京所设亦为驿”。而大多位于东北、蒙古、新疆或青藏等地带的驿站常被称为“台”“站”“塘”。“台”初为补给储存之地。“站”来自于蒙古语,如元代之站赤,清代也沿袭了蒙古语的这一称谓。“塘”则专递军报。与行省区所设“驿”一样,藩部地区的台站亦具备信息传递、物资转运和官员接待三种功能,使官员信使、军队官兵出塞入关皆可实现无缝对接。实际上在满语中,“驿站”“台站”用同一个词表示,并无区别。

相比明朝,清朝驿站体系发展的最大亮点是向东北、北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延伸。康熙时期,清朝为了驱逐侵犯黑龙江流域的俄罗斯势力,强化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拓展了从盛京开原以北经吉林到黑龙江北岸的驿站。之后,为了防范蒙古准噶尔部对内外蒙古的侵扰并与之决战,康熙帝下令设置出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和杀虎口通往内蒙古地区五路驿站,其中张家口一路驿站可以延伸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地区,这使清朝北部驻防体系得以渐趋完善。也是在康熙末期,驱准保藏战争的进行推动了清朝在元明两代基础上,重设由青海、四川至拉萨的两条驿路。乾隆时期的平准战争获胜后,清朝将天山南北地区的各路临时台站调整为正式驿路,完成了新疆地区内部驿站系统的构建。这样,在承袭内地行省区驿站体系的基础上,清朝把驿站由京师延伸到从东北到伊犁和帕米尔高原、从阿尔泰山到青藏高原,并把分布在这一极为广阔地区的驻防地和纵横东西、长达万里的卡伦连接起来。由此在清代中国的广阔版图内,形成了巨大的驿站网络。按照明清时期的里程计算,由京师至广州的驿程距离是5604里,到昆明为5910里,再经昆明至中缅边境也不过7000里。雍正时期,清朝与准部对峙时,北路由京师到喀尔喀蒙古科布多前线的距离是6280里,西路到新疆哈密的距离约为7100里。也就是说,以京师为核心的7000里(约为3000公里)大概构成了清朝在雍正时驿程的最远距离,这个距离也是清朝在当时军事指挥的最大半径。但至乾隆中期,京师至拉萨、伊犁和喀什噶尔的驿站距离则超过了1万里。若再由喀什噶尔至极西边的卡伦,距离超过1.2万里。这意味着清朝军事指挥半径扩大近一倍。为此,清朝必须加大对驿站体系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清代用于驿站的额定费用每年约计300万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在蒙藏地区由当地居民提供的差役,也不包括西北地区诸多军塘,以及内地各省驻军所设军塘所消耗的军费。而各省府县在国家的额定费用之外,还要贴赔不少人力物力。

责任编辑:付丹丹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