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打通“内循环” 村里有了“产业链”

2020-09-15

初秋时节,白露已至。清晨,正是芋头种植的田间管理时期,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新界埠镇光明村的槟榔芋种植基地里,一些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还有村民蹲在芋苗旁,对着手机“就地直播”;槟榔芋基地不远处的小房子里传来机器的轰鸣声,那是村烘干厂正烘制鱼干、蔬菜干。劳作声、直播声、机器声,合奏出了村里产业链就业的“协同曲”。

“技术革命”刷新“老经验”

“种了10多年芋头,也没见谁种出个啥名堂,更没想过这种大大的‘外来’芋头能挣钱。”帮扶干部来推广种植槟榔芋时,村民们并不看好。“大家不要只顾埋头种地,我们也种种新品种哩。”光明村简正华看到试种的基地产量和利润都上去了,又有政府给补贴、合作社带动,带头村集体种起了槟榔芋。该县农业农村局派了“产业合伙人”钟思荣进村,这个农业栽培专业的研究生一到村里就到基地扎了根,实地讲技术,培训课一场接着一场,选种、育苗、无人机施叶面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落地,村里流转的几十亩“懒田”开始焕发生机。

“咸鱼”也能乘风破浪

干鱼、干竹笋、干豆角,走进光明村的烘干厂、烘烤架上总是满满当当。当下,一条条“咸鱼”是烘干厂的“C位”担当,务工的贫困户迎着“热浪”,正有条不紊地给“咸鱼”翻面。“在烘干厂上班,收入不错,家里的事情还一样落不下。”刘忠成说,“这以前是个荒了很久的旧教室,改成现在的烘干厂以后我就在这做工,守家占地,比外出打工强。”在这个小厂,有5户像刘忠成一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后,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穷帽子”早就摘掉了。春收山笋夏捕鱼,豆角蔬菜食用菌。光明村的烘干厂一年四季都不得闲,改变了村里以前收成急着卖的老习惯,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原生农产品的附加值。

“00后”与“老徒弟”的直播间

“纯天然无污染,咱村的农产品都是个顶个的货真价实。”面对屏幕直播时,“萌新”黄艺杰阳光、自信,带起货来一丝不苟。“00后”的他,早两年成绩还是个吊车尾,没想到现在不仅能实现个人理想,还能帮一家人摆脱贫困。黄艺杰来自光明村的贫困家庭,现就读于上海江南造船学校。今年由于疫情学校未能如期开学,他便到省内的一家电机有限公司实习,实践学习成果。实习之余,他还有个“老徒弟”要带——“60后”的简正亮。两个人都开通了直播账号,给村里自产、加工的农产品带货推广。今年已经60岁的简正亮也是村里的贫困户,想当“主播”的他有想法没技术,找到同村的年轻人黄艺杰,“拜师”学直播。就这样,“师徒”二人在村里的产业基地搭起了原生态直播间,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新农具”,村里的产业链终端也多了条“云路”。

如今,光明村有农业产业基地3个,1个烘干厂,1个冷藏库,1个专业合作社,数十名管理人员,正逐步走上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