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西南昌经开区:工业丛林中矗起准“亿元楼”
“亿元楼”,是对年纳税超过1亿元的商务楼宇的简称。对于城区来说,由于商贸服务业是其主导产业,“亿元楼”也就成了“香饽饽”。
7月中旬,记者在南昌市工业主阵地之一的南昌经开区采访时欣喜地发现,工业丛林之中也矗立起一栋准“亿元楼”——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该产业园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刘宪厂介绍,产业园于2017年12月正式运营,去年园区企业总纳税达5000万元左右,今年的目标是超过1亿元。
在南昌经开区,各大工业企业华山论剑,这家产业园为何能拔得头筹?刘宪厂把其归功于园区引进的128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我们所做的只是服务工作,比如指导企业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在企业与其潜在客户之间牵线搭桥等。”
天坤国际控股集团就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该集团是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佼佼者,尤其是在专业蓝领人力资源服务方面。“2018年纳税200余万元,2019年纳税6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纳税已经超过400万元。”天坤国际江西分公司运营总监张韫用数据,直白地向记者介绍着入驻产业园以来公司的一路壮大。同时,他也坦言,刚进入产业园时,大家并不看好这里,只是被“三年免租金”等系列优惠政策所吸引,决定到这里来“试一试”。“那时,交通不便、生活不便,配套上的短板导致我们企业自身都面临招工难,要知道我们可是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核心的资源就是人力。”张韫说。
企业所忧,正是政府所急。南昌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由于以往一味地强调发展工业,从而忽视了城市建设,造成三产落后、园区功能服务设施不配套等,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为此,该区适时提出了“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新城”的新目标,近三年来对标主城区抓好城市建设,优化功能布局。于是,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附近有了乐盈广场,有了天虹商场,道路由旧变新、由窄变宽,公交线路由少变多、班次由疏转密。张韫表示,三年来,他见证了经开区城市环境的改善、功能的提升。
目前,南昌经开区已有6000余家企业落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首位,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医药食品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为主攻的“1+3”产业发展格局。一直以来,产业园不时通过举办企业家联谊会、洽谈对接会等方式,不断加强产业园内企业与南昌经开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人力资源企业为工业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工业企业反之又通过用工需求带动人力资源企业做大做强。”刘宪厂说,他们的产业园正与南昌经开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截至目前,产业园内128家企业共为南昌经开区内2000余家用工单位输送人才60万人次,尤其是在今年企业复工复产时期,为一些正遭遇“用工荒”的企业紧急输送员工6000余人,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一根扁担两头挑。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一头挑着发展,一头挑着民生,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急先锋”,也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守门员”。在组织产业园内企业服务就业的同时,产业园自身也在助推就业上频频发力。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了6场线上直播招聘会,共吸引3000家用工企业参加,发布招聘岗位2万余个。产业园精心打造的“线上就业超市”,24小时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提供线上供需对接服务,犹如一场永不闭幕的招聘会。
记者手记
就业是民生之本,身兼“六稳”与“六保”之首。对于百姓来说,就业直接关系他们的“饭碗”和“钱袋子”。一个硬币有两个面,将其翻转一个面,居民就业也就变成了企业用工。企业因发展而有了用工需求,居民就业才能有渠道;居民就业有了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才能得以满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居民就业,其实就是在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也是在保居民就业。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用工难”与“求职难”这对看似矛盾的问题却会并存着。用工和就业两个面之间,需要“黏合剂”来黏合,这个“黏合剂”就是人力资源服务。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开园区)内的各大企业一手收集企业用工需求,一手网罗各种人才的就业意向,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打通了两者之间对接的通道,既当了助推发展的“急先锋”,又做了保障改善民生的“守门员”。随着服务越来越频繁,园区企业同时也发展壮大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可谓一举三得。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