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淮河防汛 手段多有底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

Image 2020-07-29

淮河防汛 手段多有底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

本报记者 王 浩《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今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降雨强度大、洪水发生迅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目前,淮河防汛形势趋稳、总体可控,控制站水位下降缓慢,但是防汛压力仍然较大。通过充分利用防洪工程,综合采取“拦、泄、蓄、行、排”等多种措施,在此轮淮河洪水应对中,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雨情紧急。7月14日以来,淮河流域遭遇3轮强降雨。

  超警、超保……汛情凶猛,短时间内,王家坝、润河集、正阳关等重点水文站的水位攀升。

  26日,水利部综合考虑降雨、水位、流量和洪量等因素,判定今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正阳关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

  入汛以来,各方火速行动,巡堤查险,精细调度,抢险救灾。截至目前,淮河上中游干流水位总体缓退,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与洪水搏击的底气也来自治淮工程的不断完善。1950年《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出台,70年治淮久久为功,淮河“上拦、中畅、下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面对大水,手段多了,应对更从容了。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期,淮河汛情会如何发展?应对可能发生的后续洪水,还有哪些措施?治淮工程在此次防洪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预计8月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正常偏多

  27.89米——28日,与8天前的洪峰相比,王家坝站水位已回落1.87米。王家坝站是淮河汛情“风向标”。20日开闸,76小时分洪3.75亿立方米;23日关闸至今,水位小幅回涨后开始缓退。

  “目前淮河防汛形势趋稳、总体可控。”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介绍,“但绝不能掉以轻心。截至28日,淮河干流王家坝至盱眙段全线仍超警戒水位,控制站水位下降缓慢,防汛压力仍然较大。”

  “关闸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分洪更不代表万无一失。”检查闸机设备、供电系统,紧盯水尺的数字变动……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说,“全员处于‘战时’状态,水不退人不退。”

  任务依然艰巨。“蒙洼蓄洪区一半的库容接纳了此轮洪水,等到蓄洪区水位高于淮河水位,就要相机启动退水闸,加快排水腾库。此外,我们还要定时检查王家坝闸运行情况,确保可随时再度开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洪水做好准备。”张家颍介绍。

  接下来,淮河汛情会如何发展?“考虑上游来水及未来降雨影响,淮河干流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比预计有所延后。”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28日—31日,副热带高压增强北移,流域无明显降水过程,有利于干流水位回落,其中王家坝站可能于30日前后退至警戒水位。

  “预计8月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正常偏多,沂沭泗水系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左右。此外,8、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流域受台风影响概率大。”刘志雨介绍。

  “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方过渡带,无论雨带偏向哪头,淮河都可能受影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钱名开介绍,流域内各部门将继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滚动预测预报,继续维持洪泽湖大流量下泄,降低洪泽湖水位。

  拦、泄、蓄、行、排等多手段防洪

  降雨强度大、洪水发生迅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是此轮淮河洪水的特点。

  淮河全长只有约1000公里,但两头翘、中间洼。上游坡陡流急,下游洪泽湖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湖”。淮河来水快、行洪慢,洪涝灾害多发易发。“今年上中游都遭遇强降雨,王家坝上游南岸支流潢河、白露河洪水快速汇入,形成大流量洪水。”钱名开分析。

  王家坝站的涨水速度让张家颍心有余悸——从超警到超保仅49小时,“每小时上涨3—5厘米,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这要求决策更果断坚决,调度要精细精准。”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充分利用防洪工程,综合采取‘拦、泄、蓄、行、排’等多种措施,全力应对。”

  在淮河上游南岸重要支流的史灌河,一场争分夺秒的调度上演。“蒋家集水文站超保0.40米,请求安徽压减上游梅山水库下泄流量!”14条河流出现洪水过程,97座中小水库溢洪,河南固始县从16日至19日遭遇强降雨,防汛压力陡增。

  “梅山水库停止泄洪。”21日,经淮河水利委员协调,梅山水库20小时拦洪0.25亿立方米,有效减少史灌河入淮洪水。

  流域内各水库接连发力。淠河响洪甸水库削峰90.23%,淠河佛子岭水库削峰37.81%……14日—23日,淮河水系21座大型水库共拦蓄洪水约21.6亿立方米,降低了王家坝至正阳关河段洪峰水位0.2—0.4米。

  “水库调度降低了淮河干支流水位,避免了老王坡等蓄滞洪区启用,降低了人员转移规模和财产损失。在目前已经运用的8个行蓄洪区中,低洼地带的洪水风险区内都没有常住人口。”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刘国平介绍。

  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董峰湖等行蓄洪区的启用,有效降低淮河上中游干流洪峰水位0.20—0.40米。“此外,加强和江苏省协调沟通,加大洪泽湖下泄力度,尽可能为迎接上游洪水创造有利条件。”刘国平介绍说。

  淮河总体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历史上,因入海不畅、水系紊乱,淮河饱受水患侵扰。1950年,《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出台,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流域防汛朝着“蓄泄兼筹”的目标不断迈进。

  “2003年、2007年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后,我国进一步加快治淮步伐。”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汪斌说,治淮19项骨干工程加快建设,易涝洼地排涝能力显著改善,行蓄洪区运用损失进一步降低。

  70年久久为功,治淮成效显著。“淮河流域已初步形成由水库、堤防、控制性枢纽、行蓄洪区、湖泊、排涝泵站等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体系组成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总体防洪标准得到明显提高。”汪斌介绍,“通过各工程联合运用,已具备抗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

  王章立介绍,行蓄洪区调整退建,进退洪设施更完备,行蓄洪水更安全有效;干支流水库群不断扩容,纳洪调蓄能力提升;打通入海水道、整治入江水道,淮河下游洪水出路进一步畅通。

  目前,已启用的8处行蓄洪区中5处建有进退洪控制工程,分泄洪水效果较好。

  “淮河周边的‘水窝子’是生产生活集中地带,过去,行蓄洪水造成的损失较大。”汪斌介绍,从逃避洪水到管理洪水、为洪水找出路;通过实施淮河居民迁建,低洼地人口逐步减少;保庄圩、庄台等工程建设,避免了行蓄洪区启用时大规模转移群众,人水、人地矛盾在缓解。

  肖幼介绍,加快上游的张湾、袁湾等水库立项建设,继续实施中游行蓄洪区调整与安全建设以及居民迁建,推进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上拦、中蓄、下泄,实现各项防汛举措紧密配合,为淮河防汛增添更多砝码。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