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先行:留住员工的良策——解读南昌临空经济区的产城融合路径
配套先行:留住员工的良策
——解读南昌临空经济区的产城融合路径
李 葵 张 锋 本报记者 姚文滨
白天热热闹闹,晚上冷冷清清——这是一些缺乏生活配套的县区工业园区的写照。然而,园区建设如果政府大包大揽,往往事半功倍。市场化的手段该如何运作?
成立于2014年3月的南昌临空经济区(以下简称“临空区”),毗邻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距离市区20多公里,当时是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孤岛”,生活配套缺乏,产业工人不愿意留下来。为此,临空区学习苏州等地的做法,优先建设生活类设施(商业中心和员工宿舍),再在其四周布局厂房。通过4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政府搭台筑巢引凤,市场唱戏专业运营”做法,有效解决了园区产业配套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工业园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先建商业中心和宿舍,再在四周布局厂房
场景一:
9月17日17时,正值南昌临空经济区(赣江新区临空组团)企业下班高峰期,白天还冷清的路面变得热闹起来:浩浩荡荡的下班人群走出厂门,汇聚到产业配套中心的电梯房宿舍。这里建有4000套倒班房宿舍与500套高管人才公寓,目前已有欧菲光、睿聪科技、晶众特等企业的1万多名员工入住。
宿舍楼下的店铺面积虽不大,但餐馆、超市、银行、邮局、网吧、理发店等应有尽有,年轻人喜爱的KTV、花店、蛋糕店、奶茶店、烧烤店等也一应俱全,员工日常的生活所需,基本上可以在宿舍楼下解决。
另外,宿舍楼下还有公交班线,交通较为方便,这也成为年轻人选择留在临空区的重要因素。
记者调查:
“临空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生活配套先行,不然就没法留住员工和企业。”临空城投公司副总经理陈芳道出了配套先行的初衷。
为此,临空区组织人员前往苏州工业园取经,模仿“邻里模式”优先建设商业配套中心和员工宿舍等生活类设施,再在其四周布局厂房。城投公司在完成15万平方米的“东邻里”建设之后,紧接着又打造了48万平方米的产业配套中心(西邻里)。
据悉,许多公司刚进驻临空区时,最揪心的事就是成百上千的员工住哪里。现在有了两个“邻里”,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因此可以轻装上阵、拎包入驻、插电生产,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缓解投资压力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项目投产时间。
差异化配套商业业态,覆盖园区不同群体
场景二:
在临空区儒乐湖西大街,记者远远看到一栋十多层高的大厦,花瓣状的造型充满着动感气息,这就是产业配套中心的核心——花瓣楼。
产业配套中心占地338亩,地下停车场有2500个车位,按照满足10万产业工人生活配套需求而打造的。目前,中旅酒店集团正着手把花瓣楼打造成五星级酒店和高端商务办公区,而4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则由香港公司运营,将布局多种时尚的商业业态。
在宿舍楼下的小广场,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球场周边环状分布着各类餐馆和商铺,员工在餐饮店可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许多员工告诉记者,在这里可以找到家的感觉,由此也喜欢上了临空区的工作环境。
记者调查:
工业园区建产业配套中心,定位是专为产业工人服务的,它必须做到“大而全”,吃住行娱购医,以及科教文体活动等必须“一站式”解决,并能覆盖到园区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同时,还要集生产、研发、办公和总部于一身,这样才能满足园区数万名产业工人在相对封闭的中心里解决日常所需。
另外,园区产业工人是个特定人群,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因此,产业配套中心应针对他们的特点,提供精准化服务,引进共享空间、星空主题社区等时尚业态。同时,生活服务方面要智能化。比如,超市刷脸购物、停车场扫码缴费、餐馆外卖订餐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便捷完成,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群体。
变各自配套为集中配套,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场景三:
“以前,工业园里各企业是自己建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耗费大量资金。现在集中配套,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尤其是集约开发建设的电梯房宿舍,一栋宿舍可容纳几千名员工,不但可节约大量土地,还避免了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城融合。”临空管委会主要领导在谈到土地节约利用经验时,颇感自豪。
据悉,临空区产业配套模式,是一步一步摸索形成的。最初是1.0版的基本配套,由管委会和企业大包大揽,吃力不讨好;其次是2.0版,管委会抓大、企业抓小,但还是难以满足员工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再是3.0版,由企业和管委会参与管理,引进专业商家运营,基本上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如今是4.0版,一改昔日政府大包大揽作法,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配套服务的档次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调查:
如今,临空区在推进产城融合工作时,政府不直接提供服务,主要做好“物理空间、公共服务、管理考核、政策支持”四件事。各平台则由各运营公司管理,再去整合各类商家,由专业的商家向产业工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对临空区的产业配套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该区把重心转到优化环境上,通过学习借鉴上海虹桥机场,打造现代空港新城:加快布局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医院等配套,把儒乐湖公园和杨家湖公园打造成智慧公园,并把产业配套中心的模式复制到64平方公里的二期建设中去,打造一个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城市经济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