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为民工作室
“云端”上的为民工作室
本报记者 刘启红
在芦溪县银河镇,一个“居无定所”的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正在“火”起来。它,就是被当地群众誉为建在“云端”上的为民工作室。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为民工作室219名队员,平时仅借助微信群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保持联系、加强管理。虽然没有集中统一的办公场地,但这些志愿者心中有“家”,各自发光、抱团取暖,像一粒粒朴素的种子,撒遍了一方热土,用一颗颗红心,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壮美诗篇。
为民工作室的发起人,是芦溪县公安局银河派出所所长廖福来。从2011年4月至2017年7月,他扎根银河镇做了7年社区民警,后被提拔到邻乡任职。2019年8月,因工作需要,廖福来重回银河派出所。
银河派出所现有民警7人、辅警10人,管辖12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5万人。一边是治安防范任务繁重,一边是警力严重不足。同时,乡村社会组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资源匮乏、专业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廖福来在长期的乡村接警执勤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一旦有矛盾纠纷,如果有一些热心村民、党员或是德高望重的群众出面帮忙协调,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但由于没有一个社会组织将他们联结起来,导致这些民间的“正能量”未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通过社会组织将其聚拢在一起,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信息采集、法治宣传等工作,很多矛盾纠纷就能在萌芽期被化解,农村派出所警力紧张的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2019年8月,廖福来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把培育平安类农村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上议事日程,搭建了为民工作室平台。“为民工作室的队员,必须有热情、有度量、有正气、有爱心,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冲得上去。”廖福来概括道。一年来,为民工作室的队员因为共同的志愿服务理想走到了一起,目前已发展到了219人,其中党员34人。
7月22日下午,为民工作室队员林青云开车经过邓家田思古塘路段时,发现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躺在路边的草丛里一动不动,脸上和头部满是血污,旁边还有一辆摔烂了的摩托车。见此情形,林青云立即停下车,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还叫来了住在附近的为民工作室队员龙成辉一起帮忙。鉴于情势危急,林青云、龙成辉二人决定开车把伤者送去医院,在路上与救护车会合。因为抢救及时,两个男孩转危为安。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为民工作室的队员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几件来。尽管成立仅仅一年,但为民工作室已经名声在外,以蓝色马甲为标识的队员们出现在抗洪、救灾、护校、抢险等一线,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屋门口的蓝领勤务员”。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民工作室的队员们冲锋在前,站岗执勤守卡、片区安全消毒、运输生活用品……把好了村落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关口。去年下半年以来,全镇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案件。在2019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测评中,银河派出所全年排名列萍乡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
“为民工作室为人民,做得真、做得实!”长竹村村民汤大姐说。想当年,汤大姐可是村里的一根“刺”,碰谁扎谁、谁碰谁痛,左邻右舍都得罪光了。可是,她看到为民工作室的队员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也要求加入组织。自加入为民工作室以后,汤大姐见人有笑脸了,从一个爱吵架的人变成了一个爱劝架的人,经常在村里义务巡逻。“为民工作室教会了我做事,更教会了我做人。”汤大姐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