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群众有了一个“临时的家”——探访塔城乡河西小学安置点
受灾群众有了一个“临时的家”
——探访塔城乡河西小学安置点
南昌县水岚洲联圩属于低水种养、高水蓄洪的单退圩堤,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50个村小组,户籍人口2.04万,6573户,在住人口6000余人。
为提高抚河行洪能力、减轻鄱阳湖洪水压力,7月10日,南昌县启动了水岚洲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以确保周边大堤及群众安全,6107名群众被紧急转移,其中,大部分群众投靠亲友,但也有不少人来到政府部门设置的集中安置点。现在,随着洪水慢慢退去,安置人员情况如何?
7月19日9:00,记者走进南昌县塔城乡河西小学安置点看到,学校教学楼共有四层,都被有序划分成生活、居住、医疗等区域,操场上还挂着村民刚换洗的衣物,学校俨然成了受灾群众“临时的家”。
“你这个血压有点偏高,先拿两盒降压药去吃,如果不见好,再随时过来哈。”在教学楼一楼的医护室,安置点的临时医疗队正在用血压计为北洲村受灾群众陈茂菊仔细检查身体。听着医生耐心的嘱咐,陈茂菊频频点头。“医疗队真心不错,从我们入住安置点起,就为我们免费检查身体,特别有耐心,跟家人一样。”陈茂菊笑着说。
南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李洪波是这支临时医疗队的队员之一。为保障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规定,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120急救中心以及塔城乡卫生院等单位,每天共派出12名骨干力量组成临时安置点医疗队,免费为受灾群众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同时,安置点还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师和志愿者及时为群众进行疏导。“目前来说,受灾群众的身体状态都比较平稳。”李洪波说。
记者推开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看到,这里临时被改成了受灾群众“宿舍”,每间教室里都有序摆放着十多张简易支架床,除了头顶的电风扇,教室前后还新安装了两台空调,村民们或躺或坐,正悠闲地聊着天,已经没有了刚来时的慌乱和紧张。“每间教室目前安置15—19人不等,担心群众中暑,安置点成立的第二天,我们还紧急派人为19间教室安装了38台新空调。”塔城乡常务副乡长陈文件介绍说,乡里还紧急召回辖区学校刚放暑假的68名老师,组成临时安置点志愿者队伍,按照每间教室配备两名老师的标准,负责群众的内务以及卫生等工作。同时,为安置点接通了自来水,搭建淋浴房,解决群众洗澡的问题,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安置点的大部分受灾群众都是老人和小孩。”陈文件告诉记者,7月10日下午,水岚洲辖区内的北洲村、南洲村、湖陂村、青岚村、凤岗村五个行政村共685名灾民陆续被接送到塔城乡河西小学、塔城中学两个临时安置点,将身体不适的村民转移到乡卫生院或县人民医院。其中,河西小学安置了400余人,塔城中学安置180人,乡卫生院安置了23人。洪水过后,集中安置人数也在逐渐减少。截至目前,集中安置点内还有203人,三个安置点也撤并到河西小学一个安置点,该安置点由最初的18间教室“宿舍”慢慢减少到了13间。
今年68岁的龚火金老人是南洲村中心自然村村民,房屋被淹后,他和老伴一起被安置到了河西小学。之前,老人干农活时左手受了伤,打着绷带,行动十分不便,在安置点生活后,有了老师志愿者的帮助,老人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老人行动受限,我们每天会把饭菜直接端给老人食用。”安置点老师刘瑞平说。除了吃饭,老人手部换药,也是临时医疗队上门免费服务。“我们打心底里感谢政府,虽然我们受了灾,但生活还有保障。”龚火金老人说。
夏燕 驻点一线记者 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