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一线“板凳工作会”
村支书的一线“板凳工作会”
□陈婷 肖国瑞 本报记者 欧阳雨婷
“四周沙袋要垫高一些,中间再垫一层鹅卵石,等到流出来的水变成清水,就代表这个泡泉被堵住了。”7月13日一大早,天渐渐放晴,但是高涨的河水还是让人心高悬。在进贤县信西联圩六0圩上,进贤县三里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慈生带着几名年轻党员,来到一个刚刚处理好的泡泉地点,开起了“板凳工作会”,手把手地传授防汛经验。
据了解,今年57岁的雷慈生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支书,从80年代起,他就在三里乡六0圩上参与防汛工作,守堤已经30多年了,也亲身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抗洪抢险,拥有着丰富的防汛经验。什么样的泡泉最危险?要怎么处置?处理不好会发生什么状况?怎样才算处理好了?怎样预防坍塌和溃堤?雷慈生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村里的年轻党员都说,“雷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只要他到了圩上,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了!”
连日来,受上游来水和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信江水位超警戒线约有3米,六0圩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雷慈生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堤上,每隔2个小时,他就会带着18名防汛队员一起巡堤查险。到了晚上,如果碰到突发险情,他总是第一个带着队员往前冲,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风吹雨淋,烈日暴晒,几天下来,雷慈生和队员们的皮肤已经变得黝黑。
7月10日晚上7点半,巡堤队员在堤脚发现一处泡泉,雷慈生放下还没吃完的饭,第一时间带领10多名防汛队员赶到现场,指挥抢险突击队员沿着大堤坡面,从堤顶到围井排成两列,徒手将一袋袋沙子和鹅卵石传运到围井旁。雷慈生让队员们把泡泉处略略挖开,找到出水的位置,把沙袋在四周堆成一个高高的围井,再将鹅卵石一层层盖在中间,利用围井反滤的方法,通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解决了泡泉险情。而类似这样的险情,这几天他已经处理了6次。
记者了解到,今年汛情发生后,雷慈生第一时间把党支部搬到了圩堤上,在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于村干部和巡堤队员中有一半都是年轻的党员,缺乏防汛经验,每天早上雷慈生都要组织召开一次简短的“板凳工作会”,向队员们传授各种应对险情的窍门。
“我做防汛工作已经30多年,堤坝哪里险情最多我最清楚,我是老党员,也是村支书,汛情这么严峻,我必须带领全村党员把堤守好!”雷慈生说。